中國每年例行的「兩會」上,經濟相關的內容總是缺乏看點——中國政府會回顧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不出意外,GDP增長率將會達到上一年設定的目標;然後設定下一年的目標,同樣也沒有人擔心新目標無法實現。
然而,任何事情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都會出現新的衝突,新的複雜性,中國經濟尤甚。
中國今年一季度經濟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出現史上罕見的負增長,疫情在歐美肆虐為中國帶來外需衝擊。關於經濟的各個方面,增長目標、刺激政策、債務風險,幾乎都需要重新審視和探討。
這次特殊的「兩會」在即,BBC中文為你梳理「兩會」上經濟議題的最值得關注的看點,請多位學者進行剖析。
經濟目標:設不設,怎麼設
在今年伊始,沒人能想到高速增長40年的中國經濟,會突然大幅萎縮。同樣,當前也很難確定之後的幾個月,疫情將如何發展,繼而對中國經濟產生何種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公開建議,中國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否則可能會綁架宏觀政策,最後被迫搞「大水漫灌」。
他表示,實現GDP增長6%的目標已不可能,4%-5%難度也很大,很多經濟學家預測的1%或2%也有可能,因此對經濟的最終影響取決於歐美疫情的發展。
China at a crossroads ahead of Two Sessions 2020 (Lianghui) - SCMP Series https://t.co/9GOBGBT8TR
— SCMP News (@SCMPNews) May 20, 2020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公開撰文呼應了這一觀點。他表示,設定GDP增長目標的作用有兩個,一是給各行業和企業一個關於經濟總量增速的指引,給各個層面的經濟決策提供一個參照物;二是用來考核地方官員。
而在「當前極為特殊且高度不確定性的全球疫情和經濟形勢,今年不設GDP增長目標的利遠大於弊」。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如此擔心,如此誇大GDP增長目標的作用」,不設GDP目標或者設置比較低的目標,很可能不會出現大問題,然而一旦目標過高,就可能出現地方政府「數據造假」一類的副作用。
但如果從底線思維出發,似乎需要一個經濟增長的底線。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撰文認為,今年要在失業率保持穩定基礎上,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GDP至少要守住增長3%的底限。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向BBC中文表示,設置一個合理的GDP目標並非不可能。他認為,以疫情現在的發展而言,可以假設第一季度的經濟是最差狀況,第二三季度不會低於這個數字,那麼全年設置3%比較合理。
莊太量解釋,從外匯等指標來看,雖然來自歐美的外需受到影響,但整個東南亞只有新加坡和菲律賓是負的,其他都是正的,意味著這些國家外貿還是在正流入,外貿整體不一定會差太多。再加上,國內消費和投資兩個重頭戲,政府的調控能力很強,比如5G建設方面未來兩年30兆,是不是可以把其中一部分提前到今年,綜合而言可以對今年GDP形成一個較合理的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