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居住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我,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看見大家轉發著「疫情期間,『重獲新生』馬六甲河變乾淨了!」自我懂事以來,對於馬六甲河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也不會經常逗留在那裡附近,原因是過往的河水因為長期缺乏管理、遊客眾多和經常會有船運所以並不太乾淨。但是馬六甲河卻是在歷史中有過一段風光的河海貿易時期,象徵了馬六甲貿易交流繁榮時期的一個重要河流,部分的古代遺跡也座落在河岸附近。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它是一個家鄉的象徵,也是一個歷史的傳承。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條河流得以「好好休息」,我們也可以看見河流內的蜥蜴與魚兒快樂地在游動。這也不禁讓我意識到環境的破壞的卻是人類一步步造成的,疫情給了大自然緩衝和恢復的契機,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告誡人類提高對環境的重視及保護。
馬來西亞在環保課題上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但是我也在一些活動過程與細節中看見「環保」這一詞在慢慢地進入我們的生活。環保是從古至今不斷被討論的重要課題,但是卻仍舊持續惡化,尤其是近幾年來各種詭異和極端的現象和災難更讓我們開始注意到環保課題是所有人都應該參與的永續課題。我的母校——馬六甲培風中學也於近幾年開始推廣「世界蔬醒日」的活動,全天供應素食,全校師生用實際行動為地球減碳。我認為所有的嘗試都是從踏出第一步做起,用一件件小事為地球出一分力,讓環保這件事情成為我們的習慣和生活,讓我們與環境能夠和平友好地快樂生活。
我認為不僅僅是馬來西亞、台灣,愛護環境這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應該參與並且執行的事情。選擇一種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方法去做出努力,再慢慢嘗試去發揮影響力鼓勵身邊的人,相信我們可以共創一個健康、舒適並且美好的生活環境!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的馬來西亞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