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危機和日常生活被打破的狀態之中,我們渴望正常生活的寧靜。但是我們真的能夠界定何為生活之「常態」嗎?
我坐在家裏的辦公室,身穿浴袍,在寫這篇文章。我目前被要求居家隔離,這即是說,除非因為非常特殊的原因需要外出,比如購物或健康需要,我必須呆在家中。除了我的丈夫和鄰居,我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親自見過任何人。我和父母通過視訊聊天,通過Facebook Messenger給其他家庭成員打電話。由於朋友們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更新他們的信息,所以我能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我大部分的購物都是在網上。我每天只有很少時間出門。
這種生活很不正常!然而,甚至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前,我已經常坐在家裏辦公寫作,通過各種技術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以及在網上購物。居家隔離令或許是新的,但我不能假裝保持社交距離也是前所未有的新事。我們的技術和社交媒體讓我們彼此疏遠已有好幾年時間。
當然,在當下的危機中我是幸運者之一。在我們周圍,當地經濟正在衰退。醫療體系不堪重負。不斷有人意外地失去他們的摯愛,並為不能在摯愛彌留時刻伴隨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而抱恨。
這讓我們許多人對「常態」產生不少疑問,比如我們的生活何時才會「回歸正常」?「新的常態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正如一篇討論新冠疫情給我們熟知的生活帶來何種破壞的文章所說,「人們很想知道生活什麼時候會恢復到往常一樣,但事實是回不去了,至少不會恢復到舊有的生活常態。但我們可以實現一種新的常態,儘管這個美麗新世界根本上已與以往有所不同。」
按照這個標準,舊的常態是指我們的醫療衛生系統和政府對類似新冠疫情大爆發這類全球性公衛危機毫無防備的常態,未來新常態與此相反,雖然基本上與舊常態相似,不過將會做好準備應對任何傳染病在全球的大流行。
換句話說,新常態將改變過去的錯誤,但會保留過去正確的做法。但如果舊的常態是錯的,那麼我們為什麼稱其為常態?同樣,如果新常態與舊常態有區別,我們怎麼能假裝我們談的仍然是「常態」?
那麼,所謂「常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 *
「常態」,或曰「正常」,這個詞看起來直白易明。但就像人類的許多詞語一樣,一旦我們認真思考細究其詞義,這個詞就會分解出多個含義。
例如,韋氏詞典對「正常」(normal)一詞的第一條定義是:「符合某種類型、標準或規則的」,如「他有一個正常的童年」。第二條定義大致相同,意思是「符合、構成或不偏離規範、規則或原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