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阿根廷債務違約,這是這個國家歷史上第9次倒債;阿根廷一直是發展經濟學中最被關注的案例,因為,從位居全球經濟前緣、近乎所謂富裕的「第一世界」,一路退到第三世界、倒債不斷、前景暗淡,算是另外一種「經濟奇蹟」。
第9次違約,阿根廷準備賴帳400億美元
上周五阿根廷一筆 5 億美元國際債券利息寬限期屆滿,仍無力償還;雖然阿根廷政府表示,仍持續與國際機構協商整頓債務,希望能「重組」約 650 億美元的債務─「重組」債務其實就是賴帳的含蓄或是「專業」說法。依照其提出的重組計劃,包括本金與利息,阿根廷準備賴帳的金額高達400億美元。
阿根廷出現債務違約、政府準備要賴帳,但全球金融市場衝擊不大。一來該國債務問題出現數年,2年前就已不支向IMF(國際貨幣基金)要到570億美元的紓困金(尚未全部撥用),債務協商也已進行相當一段時間;二來阿根廷的政治與經濟亂局持續下行,如去年通膨高達54%的近30年最高紀錄。當然,更悲哀的是:這顯示阿根廷無論在實體經濟世界、或是金融市場上,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江河日下。
現在通行全球、廣為所有國家採用的「國民生產總值」統計創立者顧志耐(Simon Kuznets),曾在 1970 年代說過:「世界上有四種國家:已發展國家、發展中國家、日本與阿根廷」─顧志耐不僅是GDP統計的創立者,同時也是研究發展經濟的先驅,這番話道出阿根廷的特殊之處,因為,「當年」阿根廷可不是如此。
20世紀初富裕與經濟實力居全球5名
阿根廷是在1861年時從西班牙手中獨立建國,無論從那個觀點來看,這都應該是一個充滿潛力與機會的國度─肥沃、平坦又廣大的彭巴草原如上帝的恩賜、各種礦藏資源豐富、海岸線長且提供眾多不凍港、人民教育程度高勞動力素質佳又無種族衝突等。
而阿根廷也確實一度成為躍升中閃亮的巨星,從獨立後到20世紀初,阿根廷快速成長、吸引眾多移民,從1870年到1910年,人口成為原來的5倍、經濟規模為原來的15倍、出口居全球第5名、號稱「世界的糧倉和肉庫」;鐵路里程增加60倍;19世紀時,阿根廷與美國經濟實力相當,外界多認為未來強國不是美國就是阿根廷。到上世紀初,阿根廷20世紀初阿根廷已經成為世界第七經濟強國,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則被視做「南美洲的巴黎」。
快速的經濟成長,反應在民眾身上,就是名列前茅的平均國民所得。1908之後,阿根廷平均國民所得超越歐洲的德、法、荷及北美的加拿大,全球排名第5名,歐洲人形容富裕是「像阿根廷人一樣有錢」;1950年代,其人均所得也還是前宗主國西班牙的2倍、日本的3倍。到1965年時,人均所得變成是法國、英國的60%-70%,美國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