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殺的只有敵人而已嗎?
日本陸軍航空隊第10飛行師團,則在高射第1師團配合下試圖攔截空襲東京的B-29,結果他們只打下了14架的B-29,並造成96名機組人員死亡而已。96比10萬,美軍的傷亡人數連日本軍民死亡人數的零頭都不到,李梅將軍藉由3月9日到10日的空襲,徹底證明了空中武力的成功。兩個月後發生的台北「大空襲」,根本就不在李梅將軍的思考範圍之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日本與德國所挑起,而且他們在遭受英美盟軍空襲以前已經用自己的轟炸機導致無數中國、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與法國居民的死亡。不過因為德國空軍、日本陸軍與海軍航空隊在建軍思維上強調對地面部隊或者海上艦隊提供空中支援,而不是對敵人後方政經中心的戰略轟炸,他們的空襲主力始終是以雙引擎的中小型轟炸機為主。
無論是德國空軍的Ju 88、日本海軍的一式陸上攻擊機還是陸軍的九七式重爆擊機都是雙引擎的,航程與載彈量都無法與後來英國皇家空軍的蘭卡斯特、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的B-17、B-24尤其是B-29相提並論。所以戰爭末期盟軍空襲給軸心國帶來的死亡人數,確實是超過了開戰之初軸心國空襲給同盟國帶來的死亡人數。
不過如果沒有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還有1938年德國對蘇台德的進軍,就不會有後來柏林、漢堡、德勒斯登與東京、廣島還有長崎市民所遭遇到的悲劇。沒有人能夠否認,德國納粹主義與日本軍國主義要為這些人的死亡負上最大的責任。經歷過上海、南京、武漢以及重慶大空襲的中國人,對於慘遭B-29炸死的日本人不只沒有同情,甚至還認為他們死有餘辜。
除了德國、日本與義大利等國人比較耳熟能詳的軸心國三大主謀外,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斯洛伐克、泰國與滿洲國等其他和軸心國結盟的國家也都遭到英美盟國的轟炸機光顧。就連法國、荷蘭、比利時還有中華民國等加入同盟國的國家,也因為部份或者所有國土遭到軸心國佔領的緣故,照樣成為盟軍空襲的對象。
英國二戰研究者李察·奧佛利(Richard Overy),在他的著作《轟炸機與他們的目標:盟軍對歐洲的空中作戰,1940-1945》(The Bombers and the Bombed: Allied Air War over Europe, 1940-1945)中指出,英美戰略轟炸造成了60萬歐洲人死亡,其中20萬人並非德國人。諾曼第登陸發起前的1944年5月,就有9,897名法國人慘死於盟軍的空中打擊下。
而在中國戰場上,涵蓋中華民國空軍在內的同盟國空軍同樣炸死了許多淪陷區同胞。其中發生於1944年12月18日的武漢大空襲,更是造成40,000名中國人的傷亡,目的只是為了要測試準備在1945年3月9日到10日之間用在東京的M-69燃燒彈。中國人在這場轟炸中,成為了美軍試驗新式武器的「白老鼠」,而且提議者還正是在海峽兩岸都享有崇高地位的飛虎將軍陳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