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上來看,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既是同盟國戰勝納粹德國的第75周年,也是納粹德國在西歐大肆擴張的80周年。所以在接下來幾個月內,關於這個題材的文章筆者是非要寫到死不可了,因為馬上我們就要迎來敦克爾克大撤退、法蘭西投降還有不列顛空戰的80周年紀念日了。這些故事,都與今天的歐洲和世界習習相關,請各位讀者們耐心等候。
言歸正傳,我們先延續上星期關於俄羅斯能否重建歐洲秩序的議題,來討論俄羅斯在二戰歐洲扮演的角色。首先筆者雖然在過去的文章中,對蘇聯有許多嚴厲批判,但我在這裡還是要肯定蘇聯紅軍在打擊納粹德國方面的貢獻。現在全世界已經公認,80%的德軍及其他歐洲軸心國部隊是被牽制在以蘇聯為主體的東歐戰場上。
美國和英國對蘇聯的忽視,當然也在紅軍擊敗德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俄羅斯龐大的國土、惡劣的氣候還有蘇聯紅軍將士堅忍不拔的戰鬥意志,仍是德軍在東線戰場上大敗的主要原因。在經歷了史達林格勒與庫斯克等重大戰役的勝利後,蘇聯紅軍總算在1944年夏季將德軍驅逐出了國境,然而紅軍的攻勢卻沒有停止。
史達林(Joseph Stalin)名義上是要履行對同盟國的承諾,戰鬥到納粹德國投降為止,實際上則是要將配合德軍作戰的東歐軸心國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建立阻隔西方盟軍未來進軍俄羅斯的緩衝區。這意味著許多東中歐國家,包括長期抵抗納粹德國的捷克人與波蘭人,都將在戰後接受共產主義暴政奴役,而美英盟國對此則毫無異議。
不過除了蘇聯紅軍之外,此刻還有另外一支由俄羅斯人組成的武裝在中歐與當地民眾一起抵抗納粹德國。這支由弗拉索夫(Andrey Vlasov)將軍領導的俄羅斯解放軍,於1945年5月5日參加了布拉格起義,與捷克反抗軍領袖庫特瓦什爾(Karel Kutlvasr)攜手合作,在三天後迫使德軍守將魯道夫·圖森(Rudolf Toussaint)簽署城下之盟。
弗拉索夫將軍
在深入探討布拉格起義之前,我們要先介紹一下什麼是俄羅斯解放軍,否則華文世界的讀者不太能理解這支軍隊與蘇聯紅軍究竟有什麼不同。畢竟蘇聯在史達林統治下,一樣強調俄羅斯民族主義,而且也自視為東歐的解放者,大家很容易把俄羅斯解放軍認為是史達林部署在捷克的第五縱隊。可實際上俄羅斯解放軍與蘇聯紅軍的差異,不會比國民革命軍與人民解放軍之間來得小。
俄羅斯解放軍是由反布爾什維克的俄羅斯人組成的部隊,而且起初成立的目的是配合德軍進攻蘇聯紅軍,所謂「解放」兩字指得不是從納粹法西斯主義手中解放俄羅斯人,而是從蘇聯共產主義政府手中解放俄羅斯人。從這一層的意義上來看,俄羅斯解放軍與蘇聯紅軍的差異更像是汪精衛政權和平建國軍和中共8路軍、新4軍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