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溫水已經發出警訊,青蛙還是無感嗎?

2017-05-22 06:30

? 人氣

全球種子庫被冰封了。(資料照/美聯社)

全球種子庫被冰封了。(資料照/美聯社)

被稱作「種子諾亞方舟」的全球種子庫被冰封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聞報導只有很小的露出,因為跟大眾一點關係也沒有。況且,這個種子庫的原始設計,就是利用北極的永凍天候,將種子儲藏在一百公尺深的水泥碉堡裡面,基本上,就是「冰封」。那麼,又有什麼新聞價值?幹嘛浪費篇幅?

這得從種子庫的設立宗旨講起。這個地球種子庫於2008年啟用,作用是儲藏全球三百萬已知植物物種種子的安全場所,而且是針對「行星撞擊或核子戰爭之類全球性災難發生後」的狀況,期待它能夠提供「地球復活」的遺傳資源。

設想的狀況還沒發生,種子庫卻先陷入存亡危機:由於氣溫不斷飆高,導致用來提供種子安全保護的永凍層融化,積水更湧入種子庫隧道入口並結凍。於是,「因此當你進去時就像見到一個冰川」。

也就是說,人類擔心天降橫禍或核子毀滅,因此預先設想保留浩劫後的「復活資源」。可是設想的浩劫還沒來,人類自己製造的全球暖化已經快要毀了這個「杞人憂天」的前衛設置。就像「溫水煮青蛙」的比喻,核子戰爭是會「燙」到的災禍,溫水煮青蛙非但不會燙到,甚至感覺還很舒服,而冰封種子庫卻是對「青蛙」的一個警告,怎奈大眾對「溫水」的威脅無感!

去查成語「杞人憂天」的意思:告訴人們不要作不切實際的憂慮,以免自尋煩惱。但是,天不會塌下來,地不會陷下去,人類「自作孽」卻又無感,才是最大的危機。

這個末日種子庫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一座山下一百公尺深的水泥碉堡,今天被積水灌入而成為「冰川」,這件事卻又富含寓言性:今天地球上的冰川下面,會不會有「從前主宰地球的生物」留下來的「浩劫後復活資源」?

端午節快到了,看看屈原的〈天問〉一開頭8個問句:

請問,關於遠古的開頭,誰個能夠傳授?

那時天地未平,能根據什麼來考究?

那時是渾渾沌沌,誰個能夠弄清?

有什麼在迴旋浮動,如何可以分明?

無底的黑暗生出光明,這樣為的何故?

陰陽二氣滲合而生,它們的來歷又從何處。

穹窿的天蓋共有九層,是誰動手經營?

這樣一個工程何等偉大,誰是最初的工人?

(原文: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採用郭沫若的翻譯)

很難想像一個2000多年前的詩人,會提出如此「宇宙起源」的問題。雖然說「楚人好巫」,中國南方的神話非常豐富,但是神話卻都是先民口耳相傳下來,很難理解原始先民怎麼會去思考「宇宙起源」,卻又能跟現代物理理論微妙的若合符節。

於是懷疑:所謂「渾沌/混沌」,是指地球的起源,還是「浩劫之後」?如果是浩劫之後,那麼,在「浩劫之前」的文明又如何?是不是那個文明留下了什麼「復活資料」,而開啟了人類文明(盤古?燧人氏?神農氏?倉頡?)而那個「浩劫」又是什麼?

無論如何,現在的人類如果一方面想要保存基因,另一方面卻又持續製造暖化——既是慢性自我毀滅,又是對「種子庫」的破壞,實為超大的矛盾。

本專欄之前提出「環保與生態保育應提升為倫理層次」,也就是這個意思:倫理是規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共同約定,破壞人類生存,當然違背倫理。而一面好高騖遠的想要保存「浩劫後復活資源」,另一方面卻持續製造暖化「慢性自殺」,更是好笑!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