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母語教育的困境與改善方法

2020-06-07 05:30

? 人氣

對照原住民族語的情況,就更可以了解這樣的困境。目前政府將台灣原住民分為十六族,卻僅有一個原民電視台和一個原民廣播電台,以電視台的《族語新聞》為例,雖然已經納入十六種族語的播報,但只能輪流在不同時段播出。前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Mayaw Biho就曾經在原民廣播電台開播前表達擔憂,他指出,一般電台通常都只有一種語言,且即便是同一族的族語,南北就可能會有不同,民眾如果聽到自己聽不懂的語言,就有可能會想轉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認為改善的方式有二:首先「會使用」和「能教學」原本就是兩回事,政府必須針對不同族、不同腔調著手培育專業師資,雖然今年初教育部和客委會已經發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客語師資培育資格及聘用辦法》,但去年七月時的客語師資培育公聽會中已經有民眾提到:「在地方推廣客語教學時,遇到明明客語腔調不同,但地方政府卻都視為『客家語』,而有別於原住民族語依族群做區分。」但這項問題目前仍未被妥善處理。

第二種改善則在於環境的養成,現今能夠流利聽、說母語的人大多以長輩為主,但如前文所說,普遍習慣在和孩子對話時改使用華語。以閩南語為例,根據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2013 年時,1986 年以後出生的世代最常說華語的比例有 57.3%,但有 66.2%最想跟小孩說華語,雖然最常說閩南語的人口比例還有22.3%,但其中只剩 17.2%最想跟小孩說閩南語,可以推測未來說閩南語的比例還會繼續降低。

不過,這樣的情況不能單方面要求長輩改變,而是年輕世代應該主動與長輩用母語對話,如同在學習英語時我們也被鼓勵要勇於開口,即使說錯也沒有關係,嘗試對長輩說母語可以讓我們更加熟悉這門語言,也能讓長輩糾正錯誤、幫助學習,或許也還能增進世代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本土的語言逐漸開始受重視之際,如何才能更有效率、更貼近民眾需求的推動母語教育與傳承,尚需要更多的調查與了解,還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即使目前仍有許多困難,但保有一顆想保存母語的心,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

*作者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