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司法院大法官24日宣告,《民法》不允許同性結婚已違憲,知名國際媒體紛紛報導了這項婚姻平權的一大進步。不過,因為台灣的國際地位特殊,媒體在報導用字上莫衷一是,可以從中一窺國際媒體對台灣地位的看法。
國家(country、nation)
英國左派大報《衛報》(the Guardian)、《電訊報》(the Telegraph),以及德國之聲英文版(DW)都使用「國家」,不過不是在標題,而是在內文第一段。澳洲公廣電視台ABC、SBS則是在標題就註明斗大的「國家」。
美國許多新興網路媒體如VIICE、Quartz和Buzzfeed等稱台灣為國家。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中文版使用台北特約記者的稿件,無論繁體或簡體都稱呼台灣為「國家」。
卡達半島電視台英文版(AJE)在引言稱呼台灣為「小島國」(small island nation),但在內文使用「地方」。
《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也是以「第一個亞洲國家」為標題,但內文第一段換成「自治島嶼」(the self-ruled island)
Taiwan is set to become the first Asian country to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https://t.co/6cZSo9e7aY pic.twitter.com/nW31N4iHv5
— BuzzFeed (@BuzzFeed) May 25, 2017
政府(government)
美聯社(AP)是美國媒體裡「功力」最好的,整篇報導完全迴避掉台灣的稱謂,僅在倒數第三段提到「台灣政府」。
《時代雜誌》(TIME)則稱台灣是「民主政體」(democracy)。
Taiwan sets a first for Asia with a landmark legal ruling on same-sex marriage https://t.co/ldLsL70FS6
— TIME (@TIME) May 24, 2017
島(island)、地方(place)
國際英文媒體使用最多的稱呼,是定義模糊的「地方」和「島」。
美國主要媒體包括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NYT)、《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以及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都稱台灣是「地方」,《金融時報》的中文版則稱「社會」。
香港中資媒體《南早日報》英文版(SCMP)、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 Times)也都使用「地方」。
法新社(AFP)也稱台灣為「地方」,而且全球許多媒體都使用法新社的報導,如菲律賓網路媒體Rappler、《印度時報》(TOI)、今日俄羅斯通訊社(RT)等等。
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則使用「區域」(region),但在文中強調台灣是「中國國民黨1949年與中國分治後的統治區域」。
LGBT activists in Taiwan celebrate a court ruling in favor of same-sex marriage. It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Asia. pic.twitter.com/qWvX0QmEC0
— AJ+ (@ajplus) May 24, 2017
台灣是……?
有趣的是,有些媒體則選擇打模糊仗。例如美國《華爾街日報》(WSJ)稱台灣將通過「第一部同婚法律」(the first same-sex marriage law in Asia)。
路透(Reuters)也使用「亞洲首例判決」(the first such ruling),避開了台灣稱謂。不過路透在內文中稱台灣是「自治島嶼」(the self-ruled island)
日、韓也有報導,但也許是因為國民對台灣相當熟悉,不需要另外解釋地位,所以報導多半直接稱呼「台灣」,不再另外解釋這是「國家」、「政府」、還是「中國一省」。
這樣比較下來,讀者最喜歡哪一家媒體的稱呼呢?如有其他更有趣的例子,也歡迎與《風傳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