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在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瀕危的亞洲世紀〉(The Endangered Asian Century)一文。李顯龍指出,亞洲國家目前正為對抗新冠肺炎、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創造一個更安全及繁榮的區域等諸多難題,忙得不可開交;而美中關係對亞洲的安全及繁榮至關重要,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經濟都與美中兩國緊密相連,不願選邊站,美中的戰略決定也將塑造嶄新的國際秩序。因此李顯龍呼籲,美中兩國放下分歧,共同合作建立穩定和平的國際秩序。
李顯龍的話,道出大多數亞洲國家的心聲,因為不是只有新加坡面臨「兩大之間難為小」的困境。俗語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但今天中美結冤不僅是兩個強國之間的戰略競爭,還涉及到兩名政治強人的權力需求,要解開這個結,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一般認為,權力是政治學中最核心的概念,而目前川普及習近平都面臨政治學者拉斯威爾(Harold Lasswell)所說:「誰能得到什麼,何時得到,如何得到」(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的問題。
與習近平相比,川普看來必較急迫,因為時間並不全然站在他那邊。《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費雪(Max Fisher)指出,川普長期以來羨幕強人政治,他曾讚揚俄羅斯總統普丁是擁有「非常強大的控制權」的男人,亦曾表示中共在天安門廣場的暴力鎮壓,展示了「權力的力量」;而現在,費雪形容川普開始「品嚐強人的滋味」,他威脅將派遣軍隊至未能平復暴亂的各州。
川普的表現是一種憂慮失去權力的心理反應。《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Washington Post-ABC News)6月2日公布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民意支持度比川普高出10個百分點,53%的登記選民支持前副總統,而不是現任總統。《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盧斯(Edward Luce)指出,從川普頻發推特和壓制投票可看出他的恐慌和悲觀,能讓他免於落敗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拜登自己犯錯,一是經濟大幅反彈。拜登雖常辭不達意,但新冠肺炎疫情減少他和選民接觸時自曝其短的機會;至於美國經濟,根據勞工部資訊,5月非農就業人口大增250萬人,失業率也從4月破新高的14.7%降至13.3%,看來似有逐漸回溫的跡象;但新冠疫情未歇,加上種族問題引發社會動亂,經濟前景仍有待觀察,此時不容樂觀視之。
習近平面對的難題不比川普少。今(2020)年是中共預計達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一年,也是為明(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的重要一年。習近平沒有選舉壓力,但這些目標的達成,攸關其在中共「20大」延任的合理性。經濟學者估計,中共今年的經濟成長須至5.6%,才能達到「全面脫貧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受疫情及國外經濟情勢影響,中共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卻年減6.8%,為三十年首次負成長,故達成目標的難度很大。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引用的貧困數字,和習近平說法不一,但有可能反映的就是實際情況。中共不設今年經濟成長目標,這是維穩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