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問題時,台灣唯三與縣同級的城市之一新竹市,卻是「逆齡」發展,不僅是台灣人口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城市,生育率也是全台第5高,但古名「竹塹」的新竹市已有逾300年歷史,比美國還要老,而文史工作者李元璋強調,唯有對自身文化深具信心,自然就能吸引眾多外來旅客探索。
橫跨中文、哲學、歷史3個領域的文史工作者李元璋,擁有法國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藝術史博士學位,他表示,剛到法國的時候,曾與當地人語言交換,時間久了熟識後,有次對方邀他去散步,「我當時一口答應,因為想看當地人的散步路線,看看巴黎本地人都看些什麼」,結果路線不是漫步在塞納河畔,而是轉進小巷,前往巴黎市內最大的墓園。
正式名稱為「東公墓」(cimetière de l'Est)的拉雪茲神父公墓(Père Lachaise Cemetery),包括劇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法國第三共和第6位總統福爾(Félix Faure)均長眠在此,每年約有數十萬人造訪這些名人墓地。「我們經過王爾德的墓也沒停下」,李元璋說,「最後佇足在一道牆前面,對方問我:『你會唱《國際歌》(L'Internationale)嗎?』」
《國際歌》是國際共產主義的「主題曲」,李元璋說:「我當時告訴對方,只會唱副歌,因為有句『英特爾納雄納爾』就是法文的『國際』單字音譯。」他還向參加島內散步新竹「小塹有約」徒步旅行的成員示範唱了一下,「我們當時就對著那面牆唱歌,內心還覺得有點傻,後來才知道那是『巴黎公社社員牆』(Communards' Wall)」。
#OtD 27 May 1871 the penultimate day of the Paris Commune Bloody Week, around 150 Communards who had holed themselves up in the Pere Lachaise cemetery were overrun, then lined up and shot against the cemetery wall (known today as the Communards' Wall). pic.twitter.com/fli8DPq1pL
— Working Class History (@wrkclasshistory) May 27, 2020
成就深度旅遊要件:對歷史有了解、對文化有自信
而從異國經驗回望自身,新竹市是北台灣最早開發、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清領時期掌管北台灣的淡水廳治便設立於竹塹城,如今也是全台古蹟密度最高的城市,光是在舊城區一平方公里範圍內就有29處古蹟與歷史建築。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新竹市又成為全台眷村密度最高的城市,再因竹科設立吸納一波來自國內外的新移民,但在歷史爬梳仍嫌不足的現況下,使得外界少有機會一窺新竹獨特之美。
李元璋分享自身經歷時強調,多年前的巴黎散步經驗,讓他意識到當地人對自身歷史、文化的熟悉,跟著走更能感受花都的魅力。而在透露這個小故事之前,他告訴《風傳媒》,對外宣傳觀光、打廣告吸引旅客的成效有限,但若當地人對本地歷史充滿了解、對自身文化感到自豪,外地人也會感受到在地獨有文化氣息,如同李元璋帶著遊客漫步在清朝時期就存在的巷弄,處在現在體會過去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