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確立政權的過程
趙少康後來反李,其實與李煥、林洋港、郝柏村等人相繼反李的軌跡是相依循的。
蔣經國去世時,當時擔任黨秘書長的李煥是黨內第一實權人物,當年的七月七日,國民黨召開十三全大會,大會的主要任務是選出新任黨主席以及中常委,最後選出的黨主席當然是李登輝,但是整個會程中,鋒頭最健的卻是李煥,尤其李煥以黨秘書長之尊,拿下中央委員票選榜首,當時任行政院長的俞國華,卻滑落到難堪的三十五名,這件事讓李登輝印象深刻,也對李煥這個人的評價有所保留。
十三全會確立了李登輝在黨內領導的形式地位,但是在整個十三全會的各項事務中,他卻幾乎毫無參與聞問的空間,因為這是屬於李煥的舞台。
但是對李登輝而言,十三全會的召開猶如一場「七七事變」,此後,李登輝展開一場與黨內不同流派人物的八年抗戰。
九○年二、三月間,春寒料峭,國內政爭陰影如山雨欲來。政治風暴的源頭,其實早在九○年六月一日,李煥繼俞國華之後,擔任行政院長時便已埋下。從十三全會開始,李登輝便有了「李煥想逼退俞國華,接任行政院長」的想法,所以他後來也對俞國華辭行政院長的內情,深感懷疑;他甚至認為,這一幕「俞下李上」的戲碼,根本是李煥自導自演的,即使是他李登輝,也只能被動的配合演出。所以他後來雖然無可奈何的選了李煥當行政院長,但是二李之間,從李煥上任的那一天,就是貌合心不合的處境了。
二李心結越結越深
剛當上行政院長的李煥,刻意表現出對李登輝的恭敬尊重,不過對李煥心有芥蒂的李登輝,卻更加受不了李煥表現出來的謙讓敬謹,尤其他覺得,李煥的為人處世太過於講究手腕技巧,所以他一直無法信任李煥。
二李之間的關係,從此一路直下幾達冰點,在九○年春天的政爭前夕,兩人原來每周一次的會談,越來越短,甚至無話可說,因為李登輝不想跟李煥說,而李煥也不知道如何跟李登輝說。
李煥這個行政院長做得很辛苦,八九年底李登輝尋找副總統搭檔人選時,李煥一度有意希望成為副總統人選,而且他認為,以當時非主流集結大軍對抗李登輝的態勢,李登輝應該會作出政治妥協,結果李登輝沒有妥協。
找了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是李登輝消解當時非主流勢力的一個奇招,兩個月前,郝柏村跟林洋港、蔣緯國、李煥等人還在策畫推出另一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對抗李登輝,結果現在郝柏村跟李登輝卻成了肝膽相照的政治夥伴。
後來李煥仍然勉力想要留任行政院長,但是李登輝仍然無意於此,他覺得,這一年多來政壇的風風雨雨,都與李煥有關。所以他最後出人意料的找了同是非主流陣營的郝柏村接任行政院長,徹底瓦解非主流的反撲實力;紅極一時,權傾朝野的李煥,從此被打入政治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