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前總統結束了他98年的風雲一生。
在《新新聞》於1987年創刊之時,李登輝仍是「坐三分之一板凳」的副總統,創刊33年的《新新聞》如實留下了李登輝掌權的完整過程,是李登輝時代的忠實記錄者。
我們特別挑出「李登輝時代」和「後李登輝時代」最關鍵的歷史場景,重新整理刊出。回顧這些文章如同漫遊時光隧道,當年歷史場景躍然重現,這些紀錄留下的細節和氛圍,更能讓我們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
請和《新新聞》一起回顧那段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以及這位引領風潮、改變台灣歷史的「民主先生」。
過去國民黨在封閉的決策空間下,人事案曾有溢出人脈軌跡,而使政壇觀察家跌破眼鏡,以形容決策出人意表。這次李登輝總統內定國防部長郝柏村為下任行政院長,即將出現二十幾年來首位軍人閣揆,其決策之隱密,布局之奇特,已不是政壇觀察家不小心跌破眼鏡,而是李登輝打破了專家的眼鏡,使國內頓時揚起一片驚訝、好奇、譁然之聲。
留任風波改寫劇本
資歷完整的連戰確曾是李登輝安排繼任閣揆的優先人選,但李煥的留任風波動搖了個人意志一向「不動如山」的他,也因此改寫原先的劇本。
就解決國民黨內爭來說,安排郝柏村出任閣揆,可能是釜底抽薪,徹徹底底瓦解非主流派的「馬其諾防線」,也有可能是飲鴆止渴,使得過去蔣經國先生刻意防止軍人過問政治的界線模糊化,使若干不安於位的軍人,動了過問政治的「凡心」。但在這些假設性的問題一一被事實否定或證實前,對李登輝已發生的影響則是,他原先對未來六年的政治計畫,尤其是人事接班的棋盤,被他自己打翻了,必須另起爐灶。
頗為清楚李登輝個性的一名黨務人士表示,要說曾在大學執教的李登輝,對未來沒有理想性是不可能的事,胎死腹中的中生代接班計畫,就是一項證明。據指出,他決定在六年後與李元簇同時告退,即是要由現在活躍政壇的中生代接班,所以資歷完整的外交部長連戰,確曾是他安排繼任閣揆的優先人選,而且為使多位中生代增加更多歷練,將來內閣的更迭,可能也較過去頻繁,但是有他在主導政局,倒不擔心政策會因內閣的更易而朝令夕改。
因此,李登輝接見洪昭男等立委時所講:「未來每一年都很重要。」不僅對政策而言,對人事的活潑化及培植而言,亦復如是。但橫亙於面前的卻是李煥的留任風波,動搖了個人意志一向「不動如山」的李登輝,也因此改寫他原先的劇本。
大陸政策產生嫌隙
雖然李登輝會跟立委解釋說,他跟郝柏村是「肝膽相照」,但他跟其他人士提出與李煥的關係時,李煥並未受到如此優渥的言詞待遇,反而是走向冰點的反應。李登輝不只一次向較接近的約見對象表示,他對李煥的觀感日趨惡化,在李煥留任風波前,有次跟較熟的諮詢對象還明確地說,他不可能再用李煥組閣,因為李煥根本不能配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