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開家鄉與孩子,並不是為了找一個外國男人」紀錄片《助守在異鄉》,傾訴印尼幫傭在台灣的真實生活

2020-06-16 11:4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在台灣一所小公寓內,40歲的穆吉(Muji)在晚上8點左右完成她這一天的最後一項工作,將一名患有腦退化和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的婦人長者扶上床。她要為這位長者做一切的事情,包括幫她合上眼。之後,她會坐在那裏撫她的頭髮,直到她入睡。這之後是她從清晨到現在第一次有了自己獨處的時間,她開始晚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是印尼一部新製作的紀錄片《助守在異鄉》(Help is on the way)當中令人難忘的一幕。它講述的是像穆吉這樣在台灣的印尼外傭的故事。

穆吉是安娜(Ana)的全職照顧者。她悉心準備安娜的膳食,並且餵她吃。「我把她當成是我自己的母親,我就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她,」她向BBC表示。

穆吉由凱琵琳聘用,負責照顧後者的母親、77歲的前電視主持人安娜(Ana)。
穆吉由凱琵琳聘用,負責照顧後者的母親、77歲的前電視主持人安娜(Ana)。

就像很多在台灣的外籍傭工一樣,穆吉將她兩個年幼的小孩留在家鄉,來這裏掙取比在印尼做夢都掙不到的高薪水。

「我丈夫有外遇之後,我要自己獨力照顧孩子,就接了這份工作。我是個窮人——如果我不出國工作,我就養不起我的小孩。我父母是農民,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丟下孩子,」她說。

這部影片觸及了勞工權益、規則含糊的招聘機制以及有關移民、階層和性別身份等等議題。

在印尼,有很多家庭傭工的培訓中心。在印尼,有很多家庭傭工的培訓中心。

「我們希望這部影片引出關於移民勞工和他們家庭的故事。讓人們去考慮他們的工作狀況、獲取有品質服務的能力,以及讓移民勞工更好地了解安全的移民做法,」製片人尼克・卡爾帕克迪安(Nick Calpakdjian)解釋說。

紀錄片講的是印尼的故事,也是台灣的故事。

「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座連通兩國觀念的橋樑,印尼和台灣,僱主和僱員。因為如果這個橋樑不存在的話,就會像我們彼此不認識一樣,」導演伊斯邁爾・法赫米・盧比斯(Ismail Fahmi Lubis)說。

26歲的蘇克瑪和21歲的默麗各自的家庭都將所有的希望放在出國掙錢的她們身上。於是,她們在西爪哇省南安由縣的一家招聘中介花了1500美元,給她們提供三個月的培訓,包括清潔、護理工作,以及初級的普通話,並且幫她們在海外找到工作。

她們被培養,被各種拉扯成為符合條件的樣子。她們要測體重,以符合台灣的標準——護理工最多只能扶背體重比她們重五公斤的人,而且她們還會被反覆警告,不要逃走,不能懷孕。

這些女性顯然背負著重擔,知道她們的收入可能讓一家人脫離貧困,但同時又意識到,這可能需要她們付出巨大的個人代價。

有一幕是蘇克瑪在鏡頭前崩潰落淚。她回憶起過去在馬來西亞工作的出國經歷,她在那裏被告知不能在房子裏祈禱,想要離開卻又不能。不過,她很堅決地要去台灣,掙夠錢來讓父母能夠去麥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