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今(5)日召開觀塘工業區工業港、也就是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差審查,環團因不滿中油硬是要在當地藻礁生態區開發,在環評開始前赴環保署前抗議。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強調,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不是非核家園的唯一方案,中油應該撤回環差、重做環評。
中油為了滿足桃園大潭電廠的擴建需求,去年併購原本持有觀塘工業區土地的東鼎公司,預計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希望在2022年開始供氣、每年供給300萬公噸的液化天然氣。雖然觀塘工業區及工業港已在1999年及2000年通過環評審查,但由於環評通過後超過3年沒有開發行為,中油因此在今年重新提出環差審查。
然而,環團認為觀塘工業區及港區有應保育的藻礁生態,強烈反對中油興建天然氣接收站,雙方也因此多次隔空交火。5月初環保署原訂要召開第一次環差審查,卻在會議前一天因原先環評委員、中興大學教授林幸助轉任中油顧問而取消環評。然而,中油及林幸助卻都喊冤表示沒有要當顧問,中油更指環保署新增的委員已表明反對開發、已有偏頗立場;環團則指控林幸助為中油背書、已有違學術倫理。
環團指出,桃園大潭海濱的自然藻礁有7500年的歷史,全長27公里,目前仍持續造礁中,是應該要保育的珍貴地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博士陳昭倫表示,桃園藻礁是海洋生物遷徙的中繼站,整個北海岸及澎湖的藻礁生態,更像澳洲大堡礁一樣是一體的生態。現在桃園藻礁已有許多被突堤切割,若觀塘再興建工業港口,桃園藻礁的中繼站功能恐會消失,「這會成為國際海洋生態界的災難!」
潘忠政也強調,農委會現在仍在審查觀塘工業區沿海是否要劃為保育區,中油不該搶送環差、強行過關;此外,中油過去幾乎沒有在桃園當地舉行說明會,開發案完全缺乏公民參與,「這樣就想過關,對民主社會是一大污辱。」
觀音心在地協會發起人戴兆華則質疑,中油說大潭電廠在廢核後需要增加每年300萬噸的天然氣用量,但規劃中的台中天然氣接收收站二期已經納入大潭電廠所需的用量,可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根本沒有那麼急迫。此外,中油沒有公布天然氣海管及陸管的最高傳輸量,只以尖峰傳輸量不足為由說明興建必要,也難以說明當地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