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龍象之爭,高原喋血,美國扮演中、印之間關鍵第三者

2020-06-23 06:10

? 人氣

2020年6月18日,流亡藏人在印度達蘭薩拉踐踏中國國旗,抗議解放軍侵略印度。(美聯社)
2020年6月18日,流亡藏人在印度達蘭薩拉踐踏中國國旗,抗議解放軍侵略印度。(美聯社)

今年中國社會、經濟遭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北京當局對外強硬姿態不改,在南海與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國頻生磨擦,再度釋出設置「南海防空識別區」(ADIZ)的風聲;在東海派船艦密集巡弋釣魚台海域;對台灣祭出軍機軍艦繞台的騷擾與威脅;對香港祭出「港版國安法」以捍衛「中國模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至於印度,早在中印邊境衝突爆發之前,印度就感受到中國積極在其鄰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斯里蘭卡──擴張影響力。從一帶一路計劃(BRI)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新德里(New Dehli)當局都拒絕參與,戒慎恐懼可見一斑。

美國總統川普24日訪問印度,展開2天的國是訪問(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2月24日訪問印度,展開2天的國是訪問(美聯社)

此外,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可說是數十年來新德里最親美的領導人,其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傾向與川普氣味相投,甚至被形容為「印度川普」。川普在疫情爆發前最後一次出訪,就是對印度進行國是訪問,雙方並簽下35億美元(新台幣1050億元)軍售大單。

中國的強硬、壓迫與挑釁,對美國而言正是重建與強化印太盟邦體系的契機,除了軍事與安全議題,「後新冠肺炎時期」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也是重要考量。然而川普是一個短線操作、個人政治利益掛帥的領導者,向來欠缺戰略思維,對中國也不例外;更何況今年適逢美國總統大選,目前川普選情並不樂觀。

是故,莫迪儘管深知印度與中國在國力上的不對稱,但顯然還不急著像布魯京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瑪丹(Tanvi Madan)所說的「把印度所有的雞蛋放在美國的籃子裡」,更何況中印還有每年近千億美元的雙邊貿易。2017年夏天,中印在鄰近不丹的洞朗(Doklam)地區對峙73天,翌年4月,莫迪造訪武漢,與習近平相見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