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投書關於前行政院長陳冲呼應美國商會白皮書建議台灣成立「主權基金」一文,筆者當時以為陳前院長當年已有想法卻未見採取行動,雖然呼籲蔡總統應該研究美商會「主權基金」的建議,但未能以曾任行政院長的高度提出可見的困難,甚為可惜。在該文送出後,筆者才發現去年底的總統政見發表會中,韓國瑜也曾提出了10兆規模的「主權基金」,而當時國發會回應:希望韓國瑜總統候選人提出「資金來源、投資目標,如何有效管理」,也並表示政府已推動多項產業基金,作為回應。大選早已塵埃落定,罷免也過,恐怕很難請教韓市長當時可否準備了對國發會的反問。筆者不認為蔡政府會因人廢言,乃不踹簡陋,試著去回答國發會當時提出的問題,以供各界參考。
在試著交答案之前,筆者必須把「主權基金」的概念稍微提醒一下,或許可以省去一些疑義。主權基金的全名「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 簡稱SWF)是「投資於各種金融資產的國有資金。這些錢通常來自一個國家的預算盈餘。當一個國家有多餘的資金時,它會使用主權財富基金作為將其轉移到投資中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簡單地將其保留在中央銀行中或將其引導回經濟中。」這個傳統的定義,在複雜的國際政經情勢下,並不一定每一個要件都必須符合,例如何謂「多餘的基金」?某些程度,募來的資本是債務,也可以是主權基金的一部份。另外,主權基金的成立和主要目標跟國發會推動的各種投資或振興國內產業經濟應該是不盡相同的。
國發會為國家未來產業經濟的發展建構藍圖,並引導資金進入,協助業界及研究單位培訓人才,促成永續的經濟成長。但是國家經濟成長受到很多侷限,就算經歷了一段高經濟成長,不見得國家的財富可以累積,可以足夠支付過去承諾但沒能充足提存的各項福利計劃。又者,國家的經濟成長達到飽和,例如北歐很多國家長期的低經濟成長,國民所得仍然可以領先多數高經濟成長國家,高所得及優渥的社會福利制度維持很多是來自主權基金的支持。
主權基金的資金從何而來?
最常被點名的是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以台灣這十多年來的外匯存底一直保持在第五名上下,總額達4845億美元(2020年五月底全球第四,僅次於中國、日本及瑞士),很容易被要求其中的一部份(不是全部)應該可以投入主權基金。以國際間計算合適外匯準備的兩項主要指標:全年外貿金額以及國民生產毛額百分比,台灣的外匯存底長期存在超額現象,這些超額的部位相當可觀,可以考慮成為主權基金的一部份。或許政府官員自忖台灣的主權情況殊異於其他國家,必須採取更保守的政策和手段才能保障國家財政的安定。即便如此,筆者也希望看到官學界發表相關報告以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