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後 「港獨」不再是罪名
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時,現年30多歲的曉琳還是一個小孩,她說:「印象中社會氣氛很不安、很恐懼,有能力移民的人離開了,不能走的只能待在香港。」直到2003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50萬人走上街頭示威,曉琳說:「隔年董建華特首下台,大家還是繼續生活,沒對中共有太大反彈。其實大家對中共都沒有信心,只是不去想自由被侵蝕這個問題。」
但是,抗爭與追尋自由已然是刻在香港人DNA裡的本能,香港維持紀念六四天安門屠殺的傳統,2003年以來示威遊行也早變成香港社運人士的日常。Kuma說:「我想這是長久以來被壓抑情緒爆發的結果。」曉琳指出,香港人一開始覺得主權移交後變化不大,2014年雨傘運動爆發,港警煙霧彈齊發震驚世界,「自己香港自己救」才變成這一代港人認同的口號,呼籲自決命運。
「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是因為大家勇敢去闖......背後是靠著自由的風氣去支撐。」Samantha也認為,英國殖民時期的港人雖無選舉權,卻擁有言論、集會自由,「當時上街也不用蒙面。」即使主權移交中國後,港人只要出來抗爭,港府幾乎都會以某種形式的讓步安撫民心,例如在2003年,50萬人上街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港府短時間內便宣布撤回草案,但她清楚感覺2014年後局勢急轉直下,即使本次因《逃犯條例》爭議引發200萬人大遊行,港府卻對民意視若無睹,完全不提「撤回」字眼。
Samantha也指出,反送中運動開始後,港人對警暴憤怒不已,過往堅持「和理非」的香港朋友、甚至年邁爸媽都認同和平訴求沒有用,是不願傾聽民意的政府逼著年輕抗爭者暴力相對,提倡「以暴制暴」的梁天琦也被平反,甚至對「港獨」看法也有非常大的轉化——在過去,認同港獨會被扣上離經叛道的帽子,但在港警攻進中文大學、理工大學等事件接連發生後,許多人認為「這個政府已經無法代表我們」,高呼「香港獨立、唯一出路」的抗爭者越來越多。
眼見故鄉變成「異鄉」
Samantha說道,自己出身香港北方小市鎮,也是近年受中國影響最大的地區,眼看著故鄉的小餐館、市場、雜貨店都變成賣奶粉的藥房,路上講廣東話的行人變成少數,拖著行李箱掃貨的水貨客不斷湧入,令她感觸非常深,形容家鄉「被破壞得體無完膚」,只剩下販售單一商品的大型購物中心,過去的生活模式已經消失殆盡。以前總有人形容,她的家鄉是「對抗中國前線」,但Samantha說,相同命運如今已在整個香港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