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部分國人仍相當陌生,位於小金門(烈嶼)及廈門之間的大膽島,在民國39年7月26日曾經發生一埸戰爭。300名國軍消滅了2倍人數登陸的共軍,守軍也傷亡過半;是繼38年10月古寧頭戰役之後的另一埸勝利,從此共軍打消以登陸方式佔領金門的念頭。
當年戰役的大膽島,原名大擔島,蔣經國先生之後巡視該島,為感念當時守軍孤軍奮戰,死守不退,改名為大膽島;並以「大膽擔大擔,鳥孤人不孤」勉勵守軍,迄今此標語看板仍高掛在大膽島的碼頭旁。
當年戰役由於通訊中斷,冒著生命危險,通過槍林彈雨,負傷完成傳令任務,當選戰鬥英雄的頼生明戰士,金門地標莒光樓的匾額就是賴生明的墨寶。炊事班長周岳山,英勇以手榴彈抵抗共軍偷襲而犠牲,與其他殉國的英雄入祀在金門太武山忠烈祠。
七十年後,當年雙方交火,被稱為「前線中的前線、離島中的離島」的大膽島,駐軍人數大幅降低,目前警政署及海巡署共同支援駐守,並且開放國人每日限人數登島觀光,已經成為臺灣國民旅遊的新興亮點。
而位於島上山壁的大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心戰牆看版,目前成為對岸觀光船必看的景點。甚至還有傳聞某年颱風來襲後,部分看版字體被吹落,金門還接到對岸關切電話,希望可以儘快修復,以免影響遊客興致。
目前對岸戰地遺跡絶大多數已不存在,但是金門仍保有不少戰爭地景,成為臺灣甚至全球獨特的觀光資源,是吸引海內外觀光客的最大亮點,成功地將戰地金門轉為觀光金門。大陸遊客搶購利用823炮戰中炮彈彈殼做成的金門菜刀,不但成為金門特殊的炮彈鋼刀文化,更是兩岸由戰爭走向和平的最佳詮釋。
兩岸風風雨雨七十年,很難想像金門已從兩岸鋒火的最前線,轉型成為兩岸交流的最前沿;金門率先實施小三通,開啟兩岸交流之窗。當年金門與廈門緊張對峙,如今都已經在討論「金廈生活圈」; 金門民生物資許多來自大陸,更有約1/3的自來水引自中國大陸。陸客已成為支撐金門觀光業重要支柱,但也容受易兩岸關係影響,人數起伏很大而衝擊金門經濟。
當年大膽島戰役中倖存的英雄,在2010年勝利60週年,在國防部安排下,由當年戰役指揮官史恆豐將軍帶領下重返大膽島,接受國人致敬,而史將軍已在數年前往生。
在大膽島戰役勝利70週年前夕,緬懷先烈犧牲奉獻,希望不受時空環境影響,目前仍健在參與當年戰役的官兵,可以有機會再次踏上大膽島。無論兩岸關係如何演變,臺灣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曾經保護臺灣的老兵,國家更感激這些悍衛中華民國的英雄,謝謝你們。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