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陰影vs北約危機 德國恐成「不情願的軍事巨人」

2017-06-12 19:00

? 人氣

德國海軍正在敘利亞參加打擊所謂的「伊斯蘭國」的國際軍事行動。(BBC中文網)

德國海軍正在敘利亞參加打擊所謂的「伊斯蘭國」的國際軍事行動。(BBC中文網)

德國應該成為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嗎?這種事會發生嗎?俄羅斯總統普京令東歐局勢不穩,中東和亞洲的各種衝突讓不斷產生的移民湧入歐洲,美國總統川普質疑美國對北約的安全承諾,這一切都使德國有理由感到不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德國總理梅克爾5月對德國人指出,「我們必須為歐洲人自己的未來和命運而戰」。 德國軍隊目前已部署在從立陶宛到阿富汗和馬里利等地方。 梅克爾承諾將提高德國的國防開支。但德國及其總理面臨著一個根本問題: 大多數德國人非常不願意走這條路。

德國人對自己的軍隊持懷疑態度,德國法律和國會對德軍海外部署有著嚴格限制。最重要的是,這種態度是由歷史的陰影所塑造。

二戰之後,很多人不希望德國再有任何武裝部隊。(BBC中文網)
二戰之後,很多人不希望德國再有任何武裝部隊。(BBC中文網)

外界一般認為,德國的非軍事化努力非常成功,德國人對關於過去的戰爭亦非常敏感,今天最大的歐洲強國可能仍是戰場上的弱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針對德國是否應該擁有任何武裝力量存在很多爭論。人們爭議的是,總有一天這一切會結束,就像當年普魯士軍國主義擴張,最後以納粹德國的戰爭犯罪結束。

共產黨統治的東德依據德軍傳統成立了人民軍,而處於英國、法國和美國佔領下的民主西德則成立了完全不同的武裝部隊。德國聯邦國防軍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刻意縮減規模的武裝部隊,旨在保衛西德領土,而非被派往國外作戰。新兵都被教導說,他們是「穿制服的國民」。

1958年8月,德國海軍船員在基爾登上一艘U型潛艇,這是德國海軍在二戰後首次出海。(BBC中文網)
1958年8月,德國海軍船員在基爾登上一艘U型潛艇,這是德國海軍在二戰後首次出海。(BBC中文網)

「持續不信任」

歷史學家希翰說,西德軍服確實看起來「真的很像巴士司機,而不是過去的黨衛軍」。希翰說,現代德國看待武裝部隊的方式,就像各州看待其警察部隊的方式一樣。

他說,人們「對軍事機關仍有持續的不信任感」,這種感覺仍然很強,而且「某種程度上越來越強」。這一切都是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持久恐怖的記憶,這不僅涉及納粹罪行的恥辱,還涉及平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摧殘。

很多德國城市得在戰後重建。圖為1946年的德列斯登。(BBC中文網)
很多德國城市得在戰後重建。圖為1946年的德列斯登。(BBC中文網)

克雷澤爾(Werner Kraetschell)是一個來自古老普魯士家族的新教牧師,他曾擔任軍中牧師。他說,在二戰後,成千上萬的德國人在「沒有父輩人物」的環境下長大。談及德國軍事事務時,仍會引起他所稱的德國人「內在反應」。

歐洲改革中心軍事專家比斯奇也表示,在德國很長一段時間裏,「如果你是士兵,你不能穿著制服乘坐火車。否則會有乘客跑來指責你是『兇手』」。

安全挑戰

冷戰結束,德國統一,德國人因此相信,和平或多或少是持久的。但基督教民主黨政治家、前國防部長榮格認為,「現實正在逼近我們」。他承認,「人們的立場是為和平主義態度所左右」。

他說,「我們必須明確制定新的政策,來克服內部和外部安全的挑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