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今年「漢光33號」演習後參謀本部提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作戰建軍指導,前國防部長李天羽認為,未來台海防衛作戰若侷限在濱海和灘岸,「海、空軍也不必了」;軍方高層則強調,這8個字是指三軍聯合將火力集中的決勝點,不代表海、空軍未來作戰區域將退縮到濱海和灘岸。
李天羽:這年代還在玩金鐘罩鐵布衫?
空軍出身的李天羽指出,若單從「濱海決勝、灘岸殲敵」字面上解讀,「戰機不用起飛了,軍艦也不用出海了,反正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這年代還在玩金鐘罩鐵布衫?還在防衛固守?」國軍應該要能制敵機先,要能嚇阻敵人不來犯,這些還是要依靠海空軍,不能等到家裡失火。
鮮少對外發言的李天羽說,國防資源有限,台灣當然無法和對岸軍備競賽,但不能因為跟不上就不建軍,空軍未來還是要有新一代戰機,但像是台灣過去曾爭取的F-16C/D戰機已經過時了,如果要爭取F-35戰機,也要看財力夠不夠;但無論如何國軍還是必須要投資,建立一定的防衛能力,讓敵人打我時必須付出代價,只是錢要花在刀口上。
兩岸必須從政治解決 但國軍要準備好「打狗棒」
李天羽表示,兩岸問題歸根究柢還是必須從政治層面解決,但國軍還是要準備好「打狗棒」,在敵人侵門踏戶時讓他付出慘痛代價,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能嚇阻敵人不敢輕舉妄動,避免戰爭發生,只是如果國軍未來要以「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為建軍指導,恐怕「海、空軍也不必了」。
前參謀總長霍守業則指出,他不清楚國防部對「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定義,不過各軍種因為任務不同,在作戰思維上本來就不同,最重要的是要看如何讓陸海空三軍能夠聯合起來作戰,這的確需要一項整體作戰指導,才能進行整體建軍。
軍方高層則解釋說,「濱海決勝、灘岸殲敵」只是台海作戰程序中的一部分,依照「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構想,在此前海、空軍還是必須要能「拒敵於彼岸、擊敵於半渡」,先進行聯合制空和聯合海上截擊作戰,所謂的「濱海決勝、灘岸殲敵」,則是指這一階段陸海空三軍應要能夠聯合集中火力,全力扭轉戰局,先在濱海決勝、後在灘岸殲敵,讓敵人無法登陸。
「灘岸殲敵」濱海集中火力打擊共軍
高層官員表示,參謀總長李喜明提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是希望能把三軍聯合火力集中點,從過去的灘岸向濱海往外延伸,因為以往的反舟波攻擊,也就是敵軍兩棲船團在換乘登陸艇過程中,被視為最脆弱的階段,但卻已經離灘岸很近,李喜明的想法,是希望能在濱海就集中三軍火力打擊共軍渡海兵力。
也因此,今年漢光兵推後,才會檢討是不是需要提高陸軍岸置火炮的射程和精準度,以及佈雷的區域要從灘岸向外延伸到濱海,同時強化無人機未來的觀通能力。
至於空軍的角色,未來仍有必要籌購F-35B戰機,除能垂直起降保存戰力外,共軍渡海前仍必須搶奪台海制空權,此時仍有賴空軍新一代戰機,配合防空飛彈,在台海進行聯合制空作戰;到了濱海決勝和灘岸殲敵階段時,則交由戰力保存下來的F-5和未來的高教機,協助陸軍進行空中密支,從空中支援火力,各種不同機型有不同任務。
而海軍部分,未來除了500噸的迅海艦,還有新一代巡防艦,在聯合海上截擊時,可以透過雄二、雄三飛彈對敵軍兩棲船團進行打擊,配備的海弓三、海劍二等防空飛彈,也能配合聯合防空作戰,作戰範圍也不會只侷限在濱海,只是在濱海決勝階段,海軍未來建軍時,也必須思考如何進一步強化這個決勝點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