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時,洪教授提出一個「信仰外交」(faith diplomacy)的概念,認為中美應從過去以「共享的敵人」(shared enemy)、「共享的利益」(shared interests)做為基礎建立的關係,轉為強調「共享的價值」(shared values)。洪教授認為,因為敵人和利益會隨時變化,只有「共享的價值」才能讓中美關係長治久安。根據洪的分析,這個價值是來自《聖經》、《論語》和《道德經》等中美文化經典的三個精髓:「和、愛、忍」(peace, love and toleration)。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表示,美中實力差距縮小,意識型態鴻溝卻不斷加深,兩國陷入醞釀多年的意識型態惡性循環,深不見底。而根據洪朝輝的觀察,中美關係惡化的節點,大多是人為的因素決定。對此,獨立時事評論家鄧聿文明白指出,這和川普幕僚團隊的鷹派有直接關係,在他們的影響和建議下,川普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突變和激化。鄧舉美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最近關於中國問題的談話為例,說明歐布萊恩對習近平及中共政權的批判,刻意突顯了美中關係的對抗性,不僅是基於利益,更是基於意識形態。基於利益的對抗某種程度上是可以交換的,但基於意識形態的對抗則難有迴旋餘地。鄧聿文的看法和洪朝輝有許多雷同之處。
本文引用了許多洪朝輝教授的觀點,他的分析是針對中美關係,但對於觀察兩岸乃至台美關係,仍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因為最近中美之間的風風雨雨,幾乎都把台灣牽扯進去。有些議題台灣本應避之唯恐不及,但為了表示「親美」,常因「挺身而出」而陷入暴風圈。台美目前都視中共為敵,也享有許多共同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但能否在共同的價值上建立堅實的互信基礎,有令人疑慮之處;尤其當波頓在近期出版的書中提到,台灣可能是繼庫德族之後,成為川普清單裡下一個「被拋棄」的對象時,台灣那些主張「唯美」馬首是瞻的人,恐怕都會感到不寒而慄。
兩岸同文同種,要談共享文化價值,本來問題不大;但因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兩岸都各自走了一段很長的不同發展道路。習近平強調兩岸「心靈契合」,聽來言之成理;但北京的對台政策,在許多方面卻讓台灣民眾感到「理不直氣狀」;同樣地,台灣那些「逢中必反」的民粹主義者,也未意識到自己竟然已成為對岸「鷹派」的「同盟軍」,其對兩岸關係造成的傷害,不亞於他們所要反抗的對象。所以,面對眼前台美中三邊關係的危局和亂象,多加體會一下「和」、「愛」、「忍」三個字的涵義吧!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