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與台灣斷交,衝擊台灣的外交空間,相對於民進黨公職、台南市長賴清德等人試圖以新兩岸論述解套。「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21日指出,中國要講「一個中國原則」,任由它去,台灣不用再討論兩岸關係,而應討論「台灣與世界的關係」;他將在10個經濟產出超過全球GDP半數的國家推動類似美國《台灣關係法》的立法,組成「台灣關係法同盟」,確保台灣生存。
楊憲宏在21日將這個想法與某政府部門高層討論。楊指出,該高層非常認同,並說,在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就有類似想法,不過,當時因其他政治紛擾以及民進黨在國會未過半的客觀情勢,而沒推動。楊說,他將再對政府相關部門說明,希望政府支持這個做法,讓NGO主導推動這個全球性行動。
台、美「偽雙邊」關係成效卓越 「既然如此,何不全球化?」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聖多美普林西比與巴拿馬在半年內,陸續與我斷交,各界擔心將有斷交潮。楊憲宏說,過去38年來,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確保了台灣的和平與安全,但只有美國一個國家,無法形成國際慣例,如果有其他國家也制定《台灣關係法》,而相對應的,台灣也制定例如《美國關係法》等法律,等於台灣與這些國家在沒有實質外交關係下,建立「非邦交國的外交關係」。
楊憲宏說,據他了解,日本最近可能會通過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陳水扁執政時,加拿大也曾要通過加拿大版的《台灣關係法》;基於過去幾年在全世界推動營救中國民運人士所累積的基礎,哪些國家可能推動類似立法,他有腹案,「有超過10國」,這項行動將可獲得國際友人及國際NGO支持,也已有中國民運人士表達要幫忙遊說,他也將發動西藏、維吾爾族的朋友,共同推動。
這種2國在沒有邦交狀態下,各自透過立法,制定對對方友善的法律,楊憲宏認為,可以用「偽雙邊」(pseudo bilateral)來形容,也就是說,不用透過雙邊政府坐下來談,就可達成「非共識的共同見解」(consensus without consent),國際上還不存在這種模式,但美國已單方面實施38年,台、美都體認到《台灣關係法》的實質貢獻,「既然已實驗得如此成功,為何不全球化?」
「超國際法」無斷交問題 美國更以此保護台灣人權
美國在1979年1月1日起與中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美國國會當年3月快速通過《台灣關係法》,當時的總統卡特4月10日正式簽署,成為美國的國內法,追溯至1月1日生效,與美、中自1972年陸續簽署的《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共同成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