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散聯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當債券連結國家命運》選摘(2)

2017-06-26 05:50

? 人氣

「歐盟看似為一個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盟,但事實上卻是一個結構上『該鬆不鬆』、『該緊不緊』的畸形怪物。」(圖/WerbeFabrik@pixabay)

「歐盟看似為一個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盟,但事實上卻是一個結構上『該鬆不鬆』、『該緊不緊』的畸形怪物。」(圖/WerbeFabrik@pixabay)

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出爐,脫歐派以51.89%對上留歐派的48.11%,英國將要退出歐盟!這則令人意外的消息在當天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脫歐」的主要原因之一,源自於歐盟對於會員國的約束,甚至不少規定已經內化成國內的法律,深入影響各國民眾的生活與商業運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舉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吧。歐盟規定會員國不能賣「太彎」的香蕉。鉅細靡遺的規定讓歐盟國家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無法因地制宜的變通,不免引發部分民眾的反感。雖說歐盟看似為一個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盟,但事實上卻是一個結構上「該鬆不鬆」、「該緊不緊」的畸形怪物。

2016年時,歐盟已有28個會員國,其中19國使用統一的歐元──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歐盟國家已經成為「貨幣聯盟」。之所以說這樣的結構是「該緊不緊」,主要是因為歐元區欠缺財政聯盟,甚至在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前,銀行聯盟也沒有成形。各國基於主權的考量,不願將財政權和銀行監管權交出,只願意將貨幣政策交給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簡稱ECB)。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幾乎同時祭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聯準會也以銀行監管機構的身分,積極介入銀行的運作,因此迅速穩住局勢。反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後,在缺乏統一的財政和銀行監管之下,僅靠歐洲央行就想力挽狂瀾,可以想像困難度有多麼地高啊!

由於歐盟無法直接介入會員國的財政,為了讓貨幣聯盟持續運作和擴大,因此制定了《穩定與增長協定》(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內容規定會員國的財政赤字不得超過GDP百分之三以及債務水準不得超過GDP百分之六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像是一個國家的雙腳,當遇到危機時,通常要雙腳並用才能脫離險境。然而,歐元區的設計就像一隻腳被打斷後,裝上遙控義肢一樣。「義肢」在歐洲央行統一操控的情況下,會員國遇到危機時,只好用另一腳奮力奔跑,但無奈受到穩定與增長協定的約束,唯一能跑的腳又被一條繩索綁住。為了活命,會員國只好掙脫束縛,違反財政與債務上的規定。這樣的聯盟在設計之初,如果是因為政治上的阻力而不能健全組織的話,也應該嚴格審核會員國的資格,以及建立機制來動態介入。歐元區各國的經濟及財政狀况截然不同,令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無法滿足各自的需要,埋下債務危機爆發的引信。

除此之外,歐元區的設計還有另一個結構上的問題,這項問題呈現在「經常帳」(current account)上。歐洲經濟的「前段班」如德、法兩國在經常帳的收支較能平衡,甚至產生順差,而「後段班」如「歐豬五國」(PIIGS)則呈現逆差擴大(見表3.1)。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睿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