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台獨否定「中華民國」合理嗎?

2017-06-26 07:10

? 人氣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強化及保護國家主體性(主權國家行為)的同時,不否定自己的中華傳承(例如台灣的「中華民國第二共和」)及兩岸應有的兄弟情誼(國共可以,為什麼民共不可以)。如此,只要是「過不在我」「舋自彼開」,中共侵略及打壓台灣就會日漸師出無名,國際也會越來越站到同情台灣這邊了(合乎「德不孤必有鄰」的另一個傳統中華智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親中愛台」的善意及智慧,在世界各地最值得台灣取法的是拉丁美洲。這個過去腐敗剝削、飽受獨裁及軍事政變折磨的地區,廿年來紛紛建立民主體制,走向「民主第三波」。尢其令人驚嘆的是,不論族群差異多大、種族多混雜,它們的文化和情感經過幾百年衝突融合,「仇外意識」及「族群仇恨」已消失殆盡,克里奧白人、原住民、黑人及混血人共同形成「混血主義」。他們自豪的宣稱:「混血曾是拉丁美洲的一大難題,現在卻是世界文化舞台的一大契機,因為混合趨勢是現代性的主要特徵之一。」「我們不再是問題(製造者),而是解答的一部分。」(看看台灣,卻為了藍綠、族群,以及過去是統獨、現在是「台獨華獨」的分類,繼續仇恨丶鬥爭,成為「問題製造者」。)

此外,拉丁美洲這廿年來政治進步的領導者正是一九七〇、八〇年代受到政治迫害,從酷刑及監獄倖存下來的人,他們有鑑於自身的慘痛遭遇,更注重民主改革,更以互諒及法治為治國根本,使他們的治國猶如「世界正義的體現」。(看看台灣,我們這些當年與國民黨獨裁鬥爭、入獄、自我放逐,甚至家破人亡的民主派、獨派,現在大多已轉向團結、融合,並贊成兩岸和解,而什麼苦也沒受過的「解嚴後忽然獨派」及新一代獨派,卻以「反中」「去中國化」「消滅中華民國」為職志。)

幾年前,中國大陸青壯代評論家許知遠以採訪及觀察的親身經驗,對台灣「走調的民主」做了如下評論:「一個被消費與(輕易)遺忘所左右的年代,民主可能催生新的無力感。在某種程度上,台灣持續了廿年的負面選舉、民粹化、反智的政治文化,仍在繼續。」「倘若你翻開聯合報、自由時報,收看中天與三立電視,你會發現同一事件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電視名嘴的爭辯,則加劇了兩極化。」「似乎存在著兩個民間社會,他們讀不同的報紙,看不同的電視台,參加不同的聚會。而政治人物在公共領域的發言,不是要說服別人,而是表演給自己人看。台灣人最愛用這句話來形容這種分裂: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20170604-王丹參加六四紀念晚會。(周怡孜攝)
大陸民運人士離台前給台灣十個建議,直指不肯流血犧牲就是「嘴砲台獨」遭致批評。圖為王丹參加六四紀念晚會。(周怡孜攝)

中華民國已經由民進黨執政而且完全執政,這個國家的新興獨派卻在這時候拼命否定中華民國、消滅中華民國,要加強兩岸對抗。這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反亂心態,除了是歷史教訓不夠、身受慘痛不夠、「喊爽就是勇」(王丹對减爽獨派的評語絕不過份)之外,不會有更佳解釋了。親歷兩次世界大戰、最瞭解廿世紀紛爭戰亂的偉大戰略史家李德·哈特,如此評論這些紛爭戰亂挑起者:「問題並不出在他們追隨理性走得太遠,而在理性走得不夠遠,不足以認清非理性的威力,才使他們不自知的把國家送上毀滅的泥淖,也把自己陷入良知的泥淖。」

缺乏耐心及愛心、渴望一天就「消滅」問題的人,當然看不到「普世價值」的遠景,看不到緩慢但可以努力的「兩岸和解」遠景。最終,他們除了否定及消滅自己的國家以外,他們還有什麼更大能耐?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