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延丁專欄:這裡的陽光讓人感動到流淚

2017-07-02 06:50

? 人氣

和小朋友一起在海邊,陸蟹棲地,唱保護陸蟹的民謠。(楊美雲提供)

和小朋友一起在海邊,陸蟹棲地,唱保護陸蟹的民謠。(楊美雲提供)

黑貓姐楊美雲被稱為「陸蟹媽媽」,她經常會給人講一個陸蟹媽媽的故事。幾年前,為給後灣沒有殼的寄居蟹找「家」,她發起了「為寄居蟹募殼」的活動。一開始回應寥寥,後來引發了轉機的媒體報導,與一個受傷的陸蟹媽媽有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每年夏季產卵季節,陸蟹媽媽都會由陸上的棲地去海邊釋幼,很多寄居蟹因為沒有合適的殼會被踩傷,甚至送命。黑貓姐帶一位媒體朋友去海邊,看到一個被踩傷的陸蟹媽媽。陸蟹傷得很重,當時以為她必死無疑,但沒有想到這位陸蟹媽媽依然拖著重傷的身體爬向大海,拼盡最後的力氣將自己的孩子放歸大海。

這個故事被媒體報導後,開始有大量的殼寄來後灣,說不清是哪一個陸蟹媽媽的故事感動了臺灣人。

回歸土地  回歸感動之地

黑貓姐成為陸蟹媽媽,跟她不惑之年做出的一個決定有關。告別都市重回故鄉。

如今黑貓姐快要六十歲了,在農莊裡一天忙到晚,幹的都是體力活。她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這片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就是恒春半島人的活法。

二十年前的黑貓姐不是這樣子的,那時候她是個城市人,住在高雄,開相片沖洗店,還是國標舞教練。她十三歲離開故鄉到高雄生活,離開了那片土地,遠離了那種生活方式。

四十歲那年,她面臨一個選擇:回歸土地,或者失去土地。

父母的農莊欠款,欠銀行四百萬,加上個人借款一百萬,如果不能償還,就要用土地抵債。

父母九個兒女都很小就離開了土地,在城市求學,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都不願意回去經營農莊。黑貓姐也曾勸過父母,就像村莊裡的很多人一樣,放棄土地,乾脆來高雄跟兒女生活好了,但是媽媽堅決反對,她一輩子種田養豬,離不開那片土地、那種人生。

幾經糾扯,她結束了高雄的事業,回到後灣,面對幾百萬元債務。

回到後灣,回到自己出生的長大的地方,倚著樹坐下,打開一本書,海風帶著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陽光灑在她身上,灑在手中的書頁上。她哭了——「這裡的陽光就讓我感動到流淚。」

她們定期淨灘的照片。(楊美雲提供)
她們定期淨灘的照片。(楊美雲提供)

在都市里生活了那麼久,不管是在店裡還是在家裡,看書都是要開燈的。這麼多年,錯過了灑在書頁上的陽光,錯了拂過樹林的風,還錯過了什麼?

儘管要面對巨額債務,每個月都有還本付息的壓力,但黑貓姐在那段被帳單追趕的日子裡,還是感謝命運機緣推動她做出了重返故鄉的決定,讓自己的生命,與這裡的泥土、植物、風和陽光建立連接。

她感謝媽媽的堅持,堅持不肯放棄土地。媽媽一直到八十幾歲,每天都要勞動,「其實是她愛做,不然她說沒做事就不好意思吃。」媽媽的生活,是與這裡的泥土、植物、風和陽光融為一體的。她回到這裡之後才理解媽媽為什麼堅持不去都市,也開始理解媽媽的一些「怪癖」。比如,媽媽喜歡在田裡上廁所、不願使用屋子裡的馬桶,就像人吃的東西來自土地一樣,人的排泄還諸土地,在這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媽媽的生活方式,讓她體會到了什麼是「自在」,當然也讓自己感到自在,人天生就是該過這樣的生活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