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從未見過的事物,他懷恨顫抖,
渴求自目標中抽取而出的愛,
從未如此受到壓迫。
――威斯坦.休.奧登,《來自中國的十四行詩》,第三首
監控資本主義以三種驚人的方式偏離市場資本主義的走向。首先,監控資本主義堅持同時擁有不受限的自由與知識;其次,監控資本主義拋棄與人由來已久的自然互惠關係;最後,蜂巢中的生活流露出集體主義的社會願景,其維續基礎是基進冷漠及大他者的物質表達。本章我們將探討監控資本主義背離歷史常態之處,然後回答這種情況所引發的問題:監控資本主義仍只是「資本主義」嗎?
一手握有自由,一手緊抓知識
監控資本家要求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這點就和其他資本家一樣。他們堅決要求推行每一項新奇措施的「自由」,也積極主張免受法規監管的「自由」。這種典型模式反映理論家所提出的資本主義兩大基本假設:首先,市場本質上是不可知的,其次,由於缺乏知識造成無知狀態,因此市場行為者必須擁有採取各式行動的自由。
無知與自由是資本主義的關鍵特質,這個概念來自現代通訊與運輸系統出現以前的生活情況,當時沒有全球數位網絡、網路,或是大他者的普及運算、感知及致動結構。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生活必然是限於當地、而「部分」必定無法參透「整體」,這種情況一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
亞當.斯密的著名譬喻「看不見的手」描述的就是人類生活長久以來的現實。他推論,每一個人都在當地運用資本,追求當下的快慰或所需。每個人各自照顧「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收穫……由看不見的手引導,邁向並非刻意前往的目的地」。在此過程中在更廣大的市場裡有效運用資本:國家財富。每個人促成有效市場的個別舉動加總成為一個高度複雜的模式,一個沒有人或實體能知曉或了解的謎團,更無法隻手引導:
「企圖引導私人如何運用資本的政治人物……沒有任何個人或議會、理事會能放心信任。」
我們在第二章簡單討論過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希.海耶克,過去半世紀以來,經濟政策之所以賦予市場特權地位,就是以他的論述為基礎。海耶克論點的基本原則就是來自亞當.斯密關於整體與部分的假設。海耶克寫道:
「亞當.斯密提出創見,他認為我們恰好找到一套方法,命令人類採行經濟合作,背後原理超越我們知識與認知的理解範圍,他稱之為『看不見的手』,也許更貼切的描述會是隱形或無法測量的模式。」
和普朗克、梅爾、史金納一樣,海耶克和亞當.斯密都明確將自由與無知連結在一起。在海耶克的論述架構中,市場的神祕在於,大多數人在對整體無知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有效行動。個人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而且必須自行選擇,因為沒有其他做法,沒有全面知識或有意識的控制力量可以引導他們。海耶克指出,「人類規畫」是不可能的,因為相關資訊「超越任何單一心智的管控範圍」。市場情勢允許每個人在無知之中運作,「不需要任何人指使個人如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