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戰時期曾大量徵用朝鮮人作為奴工、強迫勞動,韓國戰後要求日本政府,應該為高達百萬名的「徵用工」作出賠償,此即日韓之間的「徵用工爭議」。雙方經過十多年的談判,時任南韓總統的朴正熙同意日本提出的解決方案,兩國於1965年6月簽訂《日韓請求權協定》,日本同意給予南韓5億美元援助、3億美元貸款,宣稱徵用工之類的「二戰受害者索賠問題」已在協定簽署時獲得一次性的解決。
不過這樣的解決方式對「徵用工」來說根本沒有幫助,因為日本提供的款項並未用來照顧「徵用工」,這些二戰時的奴工只是淪為朴正熙政府換取日援、發展國家經濟的談判條件。部分徵用工選擇向法院提告,韓國大法院(即最高法院)2012年首次認定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反人道不法行為,韓方受害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並未消失」。此後更多白髮蒼蒼的南韓受害者向法院提起訴訟,韓國大法院在2018年底也接連做出判決,要求當初徵用工人的日本企業(日本製鐵、三菱重工)必須對受害者賠償「撫慰金」。
認為韓方出爾反爾的日本政府則是大為不滿,認為韓國法院的判決結果明顯違反1965年的《韓日請求權協定》,日方絕不接受。南韓外交部就此曾提出一個妥協方案,希望透過韓日兩國企業捐款,向受害者支付相當於精神撫慰金的數額,但此提案遭到日方否決,認為不可強迫日企捐款。南韓國會議長文熹相也曾希望「在國內外募捐時不強迫(日本企業)參與」,成立一個賠償基金。但這個想法在南韓國內遭遇反對聲浪,最後無疾而終。
2019年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稱基於「安全保障的理由」,宣布對韓國實施嚴格的半導體出口限制,包括含氟聚醯亞胺(Fluorine Polyimide)、光阻劑(Resist)及蝕刻氣體(Eatching Gas)3項關鍵電子材料;8月2日,日本政府更決定將韓國移出貿易優惠白名單。南韓政府數天後也將日本移出白名單,此即喧騰一時的「日韓貿易戰」。南韓社會當時曾發起抵制日貨運動,日産汽車也因此決定退出韓國市場。
日方除了在貿易層面做出反擊,也依舊不願處理敗訴後的賠償事宜,日本政府更拒絕將判決結果轉達給日本企業,甚至在拖延多時之後,將判決退還給韓國法院。對於日方的置之不理,南韓大邱地方法院日前發出扣押命令,扣押日本製鐵所持PNR公司81075股的股票,並在8月4日以公示送達(在文書無法送達當事人的狀況時,採用公告的方式代替送達)方式發生效力。
原本南韓法院要變賣日本製鐵的在韓資產,但日本製鐵在公示送達當天就表示「一定會上訴到底」,7日也對大邱地方法院的浦項分院提出即時抗告狀,因此扣押命令也被暫緩執行,一般預料雙方的法律纏訟將進入長期戰。南韓外交部發言人4日表示,「將繼續努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更加積極地回應」。也就是說,韓國政府除了「尊重判決結果」,並沒有提出進一步的解決方案,至於國會的多數意見也主張對日本採取強硬態度。
對於二戰徵用工的爭議,日韓除了法律大戰,包括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副首相兼財相麻生太郎都警告韓方,如果日本企業的資產遭到出售變現,日本一定會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自民黨的「保守團結組織」則發表決議,強調韓方如果膽敢變賣日本企業資產,日本政府應該立即採取高強度的制裁措施。《日本經濟日報》指出,日本很可能祭出停發簽證、金融制裁、加強出口管控、召回駐韓大使富田浩司等方案。南韓政府則回嗆,屆時韓國也將考慮停止 《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
《日本經濟日報》稱,日本除了認為《日韓請求權協定》早已解決此次爭議,同時也擔心日本製鐵賠償的先例一開,其他徵用工對日本其他70多家企業的求償也會陸續勝訴,日本企業的在韓資產將會受到相同的扣押、變賣對待。日本政府雖有意向國際法院與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提起訴訟,但相關裁決與仲裁需要當事國雙方同意,如果韓國政府不願意走仲裁程序,日韓對立依舊無解。《日本經濟新聞》擔憂,日韓之間若發生第二波貿易戰,日本可能也難以毫髮無損,希望雙方共同尋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