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每次總統大選都有宋楚瑜一樣,廢考監院話題是台灣政壇的流行性感冒;根據組織社會學的看法,組織的認同和歷史是成員資格的重要成分,貴為總統或黨主席也難抗拒,廢考監院一直有去中國化的圖騰意涵;然而權力頂峰已經體會到,監察院的妙用無窮難以割捨。從頂峰給予的資源來說,對監院愈來愈青睞,要演完政黨認同下的劇本,只剩下一個問題:有什麼修憲方案可以既保留現況,又作出去中國化的戲?
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出來監院的政治妙用:院長是歷年來政治分量最高的,此其一;監院終於透過國家人權委員會,得到長年以來想要的員額擴編,此其二;監院的職權妙用無窮,可以成為拉攏黨派色彩的權力疏洪道,此其三。從權力核心實際的運用,已經體會到監院政治妙用無窮很難放棄。
現任院長是行憲以來政治分量的院長
過去監院五屆院長,絕不能算核心黨內核心,而是黨內的自由派或無黨派,尤其是在國家的戰爭時期,自由派人士處境並不妙,雖然會被國民黨拿來當作宣傳樣板,但也可能因此被國特逮捕或遭遇軟禁,要是對權力核心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人士才會擺到此位。然而現在的監院院長,是民主發展和執政黨黨史的重要部分,要養成這樣的政治人才對一個政黨十分不易。一個很容易看出得比較是,有多少一般讀者叫得出新考試院長的名字?現在的監察院長在全國政壇、在執政黨都有重要分量,這個人物放去做監院院長就不能負擔其他工作了,機會成本極高,是否想廢監院,由此可見。
國家人權機構花落監察院 剛擴權怎會廢院
再者,國家人權委員會設置的爭論、最後的決定以及給監察院擴權、擴編的效果,說明了權力頂峰是很支持監院的。台灣設置符合「巴黎原則」的國家人權機構,從扁政府時期就登上政府議程,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一直參與其事,是少數公共政策中總統的參與有非常正式文件紀錄的。從扁政府時期,人權會設於監察院下或總統府下就爭論不休,到了蔡政府的第一任,前立委尤美女的提案都還是將人權會設於總統府下。顧慮到人權政策首先要對抗的就是行政權,捍衛國家安全的總統實不恰當,惟執政黨及側翼團體的認同和史觀,又很難點頭設於監察院;外國人權專家的報告,曾有一妥協提議,認為如同審計部,把人權會變成監院底下的一個部會,由一批不與監委重疊的人選擔任人權委,這樣就既可以合乎憲政體制,又不用讓監委染指人權會。頂峰在有不同備案下,最後還是選擇了形式上由監察院提案、實質也擴張監院權力的版本,一點也看不出有削弱監院的意志。相較於此,因為年改過程成為頂峰眼中釘,考試院委員、文官人數被削減,試委任期也從能跨越總統任期的六年被減少為四年。來回比較,對監院滿意與試院不滿,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