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開會「更新近況」,專家建議4個更好的會議流程:《組織再進化》選摘(3)

2020-09-06 04:30

? 人氣

思考挑戰

狀態更新之死。在我工作上遇到的會議中,有一種相當常見卻成效很糟,那就是團隊向上級說明工作進度,換取意見回饋或祝福打氣。許多高階主管認為,這種狀態更新至關重要,是掌握多個專案的最佳方法。然而這樣聚在一起給「真知灼見」其實弊大於利。首先,上級通常缺乏對錯綜工作內容的通盤了解,不甚進入狀況,要不就問出天真的問題,要不就給出不負責任的建議。狀態更新是在找麻煩,開會前夕或許又有變動,先前耗費多時的準備形同浪費。此外,你大概能想見,這類會議淪為膨風的表演,各團隊當作表現的舞臺,過度準備,平均每週花四小時做登場準備。替代做法則遠遠簡單得多,上級可以選擇加入團隊,成為工作流的一部分,不然就在專案開始或團隊要求時加入建議流程。我的一位同仁愛說:「狀態就活在軟體裡吧。」真是至理名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對一之樂員工喜歡的是每一或兩週跟主管一對一會面。多數主管會語帶驕傲地說,他們很常直接聽職員彙報,「這是他們的時間」。我們身為主管是在為員工服務,對吧?的確。但我有個也許會令你意外的發現:一對一會面常用來處理暗藏的組織失能。當人員缺乏決策權,一對一會面成為唯一推動事情往前進的機制。當人員沒辦法化解衝突,一對一會面成為政治角力的舞臺。好的一對一會面能提供意見回饋、教學指導、加深關係,雙方有機會在工作上攜手努力,但如果你發現一對一會面變成是用來處理其他未解的需求,不妨開門見山,請員工開誠布公聊一聊。

治理。這些年來,公司治理變成在強調順從和規避風險,我們忘記真正的管理來自參與和所有權,而非恐懼。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希望組織學習與調整,希望大家奉公守法,那就需要用分散式機制來引導和改變組織。一個做法是鼓勵各團隊每月開治理會議,目標是人人有機會發表意見,提出團隊的架構、策略、資源……任何方面能做何改變,以期協助公司追尋宗旨。如今全球成千上萬家公司正靠全員參與制、全體共治和其他方法做這件事。你不妨想像公司裡的所有團隊持續精進,改造產品、服務,甚至公司本身。

20200827-會議,開會,公司,決策。(pixabay)
作者提出,調整組織運作的做法之一,為鼓勵各團隊每月開治理會議,讓人人有機會發表意見,提出團隊的架構、策略等任何能改變的方向,以期協助公司追尋宗旨。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會議的實行

協調人和記錄員。增加開會效率的絕佳方法是:每次開會都確實有人負責會議的架構、流程和成果。我們發現協調人和記錄員格外有幫助。協調人負責確保會議的進行,落實眾人同意的會議形式和會議規則,在對話離題時打斷,留意是否有誰需發言或讓步,甚至在主管違反規則時出聲提醒。記錄員負責從頭到尾記下整場會議的動議和討論結果,可以用數位看板、實時文件或工作管理員程式等。首先,你要替每場定期會議選出協調人和記錄員,讓他們有揮灑的空間。隔九十天之類,選出下一任協調人和記錄員。一次次進行,直到每個人輪過一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