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今(15)日上午出席「解嚴30:臺灣邁向開放民主」專題座談會,他提到解嚴時,當下才37歲,見證這個歷史性時刻,宛如「觸電」一般,內心非常震撼。但他也說,雖然現在解嚴了,但以現在發展來看,很多事情還是值得擔心,執政後能不能擺脫威權體制的誘惑,這是很大的問號。
馬英九回憶,1986年10月7日,前總統蔣經國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訪問時,他擔任翻譯工作;當時,葛蘭姆問到,「聽說貴國會在最近解除戒嚴及開放組黨是嗎?」蔣經國沈穩地回應,會在制定相關國家安全法令後,解除戒嚴並開放組黨。
馬英九說,他在翻譯這段話時,身體有如「觸電」般的感覺,非常震撼,知道自己正在參與歷史性的時刻。他提到,自己跟隨經國先生7年,一個從威權體制中生長的人,最後親手終結掉威權體制,更舉重若輕,一點也不痛苦,這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馬英九說,事發之後,時任新聞局長邵玉銘還請他請示蔣經國,詢問解嚴後的黨外雜誌尺度,要如何管理;蔣經國當下笑著回應,「既然是解嚴了,當然是要越來越寬,怎會越來越嚴?否則不是換湯不換藥?」這段話讓他體會到,這條路已非走不可;當時的媒體更形容,蔣經國對付反對黨的做法,就是把反對黨的政策拿過來。
馬英九提到,他很幸運能在一旁觀察這位歷史人物,並參與了解除戒嚴、開放報禁、開放兩岸探親、國會新陳代謝等時刻,這是很多人一生都沒有的機會,能將少年時期的理想,在中年實現,這就是他對解嚴的心得。不過,他也說,雖然現在解嚴了,目前的發展來看,很多事還是值得擔心,大家一天到晚批評威權體制,但執政後是否能擺脫誘惑,仍是個很大問號,而這個問題的解答就留給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