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美牛議題數度成為國內政治與食安焦點,時豬時牛,一會兒瘦肉精、一會兒狂牛症,除了恐慌,能夠搞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的人恐怕只是少數。《風傳媒》嘗試以Q&A形式,將美豬、美牛事件的始末,以及「那些政府沒告訴你的事」,盼國人可以因為更了解事實的真相,找到一條可行的避險之路。
Q:美豬、美牛開放進口這次又在吵什麼?
A:在台灣,美豬、美牛開放進口主要是「政治」而非「食安」問題,近20年來,無論藍綠執政,皆曾因政治因素,放寬對美豬及美牛進口的標準。在市面上,早有美豬及美牛販售;惟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只放行30月齡以下美牛(狂牛症風險較低)進口,美豬則不得檢出對人體健康有疑慮之瘦肉精(萊克多巴胺)。
然蔡政府日前丟出震憾彈,宣布將於2021年元旦起,放寬30月齡以上美牛,以及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限量標準10ppb)美豬進口,引發國內輿論譁然。
Q:國人擔心美牛有狂牛症(BSE)風險、美豬可能殘留過量瘦肉精,那國產牛肉及豬肉呢?
A:農委會2006年起宣布將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等多款瘦肉精列為禁藥,故國內畜產戶不得輸入、自行合成瘦肉精,更不得添加於牛、豬等動物飼料中,違者將遭處以6至30萬元罰鍰。
然含瘦肉精美牛已於2012年開放輸台,含瘦肉精美豬亦將於明年元旦起扣關,農委會先前已預告將解除萊克多巴胺(諸多瘦肉精中毒性較低的一種)用於添加牛、豬飼料為禁藥的命令,並配合訂定限量標準。那這意味國產肉品明年起亦可合法添加瘦肉精了嗎?
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答案是「不行」,原因是國內農民使用動物用藥依法須先取得政府核發的許可證。而農委會為確保國內優質肉品與進口肉品的區隔,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曾核發使用瘦肉精的許可證;也就是說,明年起萊克多巴胺在台灣將不再是「禁藥」,但國內農友還是不能用。
Q:為什麼國人要擔心進口的美牛及美豬?
A:美國2013年起已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公布的狂牛症「風險可忽略國家」,直到2018年8月,美國佛州還曾傳出1例6歲老牛被檢出狂牛症的案例;反觀不曾出現狂牛症的台灣,卻被列為「風險已控制國家」(安全等級比美國還低一級),這也是OIE公正性受到部分專家學者質疑的原因。更甚者,理論上年齡越大的牛隻,帶有狂牛症致病原「變異性普立昂蛋白」的風險越高;又明年起,所有30月齡以上的美牛均可輸台,在在都為進口美牛增添不確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