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將來的歷史書寫上勢必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世界大勢在政治與經濟變動的相互牽動下,各國的對策與傾向,若以一個辭形容,應是「自立」。
過往的高度全球化現在正面臨質變的壓力,各區域抱團取暖隱然成為趨勢,產業短鏈會局部性出現,而其中,東亞區塊被視為接下來的全球經濟增長引擎。這是區域性的「自立」,以各種聯盟形式彌補單一主權國家力量的不足。
從中美兩大強權的角度視之,大哥與二哥在角力,小弟們則相互抱團取暖,務求無論勝負誰屬,自己能全身而退,甚至坐享漁翁之利。歐盟算是三哥,動向備受矚目,也正因此,歐洲的目標在於爭取更大的自主地位,德國宣示要深度接觸東亞與南亞,不是只想擺脫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而已,還想在這兵家必爭之地,擁有牽動中美勢力消長的關鍵力量。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則在美歐之間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反中的台灣,則是一個在東亞相對孤立,找不到人抱團取暖的存在。這種處境根本別無選擇,只能黏住美國,任聽其發落。
打台灣牌的不是川普
此時此刻,正是美國外交共同體(國務院+五角大廈+附隨智庫),快馬加鞭確立「中美對抗形勢」的當口,以免總統當選人 —— 無論是川普或拜登 —— 未來的中國政策改弦更張。因此,正在打「台灣牌」的是外交共同體這一小撮人,而非川普。
這就是蔡英文集團看到的「最佳形勢」,希望藉此時機簽訂台美經貿協議,然後可複製貼上到其他美國盟友,甚至進取歐盟成員。
不過,從馬英九與蘇起的角度看來,這是台灣最危險的時刻,因為台灣在國際上與他國連結愈頻繁緊密,等於逼迫北京提前對台出手,因為再不出手對北京而言後患無窮。
成群的草包綠委可能還狀況外,但蔡英文不會不知此刻的凶險。從AIT於三月公開警示「兩岸軍事衝突風險高,台灣要全面備戰」至今,在台灣主流媒體上不間斷的各種軍事揣測與「恐懼的總和」,想也知道「風險」不是來自對岸,而是來自美國。營造對手的恐怖威脅,是外交共同體的一貫伎倆,因為只有區域動盪,這一小撮人才有利可圖。
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開放瘦肉精,視野會比較清晰,因為有了這個破口,接下來外交共同體才方便從台美經貿的層面,增加「台灣牌」的利用價值,升高兩岸衝突風險。也只有從經貿層面下手,比較容易遊說與他們不怎麼對盤的川普買單。而大選前,是現任美國總統最需要向黨內各方妥協的時刻。
北京當然知道這是個大坑,因此不會傻傻在美國大選的當口往下跳,這便是為何我不認為大選前後台海會發生戰爭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