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再一次,德政被搞成民怨

2017-07-24 06:30

? 人氣

「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遊行。(陳明仁攝)

「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遊行。(陳明仁攝)

環保署推動「減香」,結果鬧大釀成為「眾神上凱道」,雖然後來說那是「宗教嘉年華」,但是,一樁好事卻演變成民怨,這是繼一例一休之後的再一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減香」至少在我個人認為,是一樁德政。台北市行天宮其實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信徒跟廟方都沒有特別反彈,周邊住家、商店則對此額手稱慶。那為什麼事情後來會演變成這樣?

發動這次「諸神上凱道」的主力是道教。中國社會雖然一向佛道不分家,甚至供奉的神祇也兩教「跨界通行」,道教的宮觀禮也供奉佛菩薩,佛教的寺廟裡也見道教神仙塑像。然而,歷史上每次「革命」,卻都是藉道教之名(唯一例外是彌勒佛,那另有淵源,本文不贅),也就是說,這次道教站出來向俗世政府抗議,其實有它的社會意義。

20170723-「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遊行,抵凱道鳥瞰照。(陳明仁攝)
20170723-「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遊行,抵凱道鳥瞰照。(陳明仁攝)

宗教的發生,源自於人類對現實的絕望與無力感。每當人們對現實不滿,首先被投射期待與渴望的是前人(或前朝),由於對未來缺乏想像力,乃只能懷念過去的黃金時代:明清的人回想漢唐、漢唐的人回想殷周,殷周的人又回想堯舜,而中國原生的道教乃假託黃帝、神農為宗主,而歷代賢君名將循吏,乃至愛民如子的地方官吏,都成為道教神祇,認為他們仍然會保庇下界生民。此所以生活安康則燒香拜神,亂世疲弊則期待神明出來領導人民「革命」。包括東漢的黃巾、北宋的方臘、元末的韓山童、明清的白蓮教等,不管你稱他為民變還是流寇,他們都借用了宗教的力量。然而,若不是民生凋弊,卻未見宗教「主動」為亂的例子。

易言之,這次宮廟跳出來陳抗「滅香」,雖然政府說是誤會一場,但是人民對現實生活不滿、對未來生活悲觀,卻是宮廟一呼而群眾響應的人心背景。

另外一個多數人沒去注意的細節是:蔡英文聽到「眾神上凱道」消息時的第一反應是:「內政部怎麼沒有出來說明?」我當時覺得有點奇怪,不是環保署惹的禍嗎?後來才曉得,原來宮廟是因為新版「宗教團體法」修訂,以後包括誦經、法會、進香等宗教活動,都要經內政部宗教司批准,同時包括信徒捐款也都要申報所得稅。所以反對修訂「宗教團體法」才是主因,反對「滅香」則是拿來做題目。

可是,內政部對此回應卻是「已經發過新聞稿說明」。問題就在這裡了,發新聞稿是為了宣導政令,宣導政令是為了順利行政,內政部確認為「我們已經發過新聞稿了,應該就算宣導完成了」。

20170723-眾神上凱道,許多宗教團體共襄盛舉。(盧逸峰攝)
眾神上凱道,許多宗教團體共襄盛舉。(盧逸峰攝)

容我直言,這不是內政部一個單位的問題,而是蔡英文政府的全面性問題,甚至是蔡英文總統的作風影響了整個政府。請大家想一下,總統府發言人最常掛在口上的一句話是什麼?正是「這件事,總統已經說過了」!

總統說過,大家也都聽見,可是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嗎?後面的行政工作是如何執行?卻未見哪個單位/機關去落實。遺憾的是,我們沒看到蔡總統去緊盯各部會落實她的政策,卻只聽到她說「各部會沒有為政策辯護」,從而看到各部會都學會「說了,就等於做到了」。內政部對宗教團體法是一例、環保署對鼓勵寺廟「減香」,其實也是「一紙公文要求全國一體實施」,再看最近台北市長柯文哲跟交通部的爭執,雙方對錯非本文主題,但柯P一句「交通部的溝通,就是『我跟你講』」,卻證明交通部也是「說了就認為解決了」。

如此施政風格不改,蔡政府的行政將永遠無法改善:一例一休原本是德政,結果搞成超大民院;宮廟減香原意也是改善污染的德政,卻搞成「諸神的黃昏」;會說卻不會做的話,以後還會不斷發生。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