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都是莎翁惹的禍?美洲原生鳥類遭殃

2014-04-25 22:39

? 人氣

自歐洲引入美洲的椋鳥為當地帶來不少麻煩(維基百科)

自歐洲引入美洲的椋鳥為當地帶來不少麻煩(維基百科)

哈姆雷特曾說,「當風向南時,我能辨別蒼鷹與白鷺。」茱麗葉也曾試圖說服羅密歐,窗外鳴叫的是夜鶯而非雲雀。在《亨利四世》第一部(Henry IV Part I)中,亨利珀西(Henry Percy)爵士想出一個折磨國王的計畫:教導一隻椋鳥不停複誦國王敵人莫蒂默(Mortimer)的名字。善於模仿其他鳥類叫聲的椋鳥(starling)雖然僅在莎劇中出現過一次,卻成功飄洋過海,折磨北美洲物種逾百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威脅飛安及本土鳥類


「椋鳥體型精瘦偏小,在這行裡,我們時常稱牠為『羽毛子彈』。」美國農業部機場野生動物危害計畫協調員貝吉爾(Michael Begier)表示,牠們尤其對航空業造成危害。椋鳥飛行群數目龐大,身體密度較同體型的鳥類更大,當牠們撞上一架飛機時,可能造成致命傷害。1960年,一群椋鳥衝進一架正由波士頓洛根機場起飛的飛機引擎中,導致飛機墜毀,62名乘客身亡。


椋鳥每年約造成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2億元)的農業損失,更導致乳品產量下降,因為椋鳥會偷吃飼料中品質最高的穀子,使得乳牛未能獲得足夠營養。椋鳥強健好鬥的性格與體能,更擊敗大部分的本土品種。


許多科學家相信,紅頭啄木鳥、北美紫燕與藍知更鳥等美洲原生鳥類的數目下滑與椋鳥有關。椋鳥習慣將巢築在洞中,免於掠食者的侵擾,但自然環境中的洞是有限的。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實驗室研究員麥高恩(Kevin McGowan)說,「牠們比本土洞巢鳥類競爭力更強。」


登堂入室的歐洲訪客


椋鳥在1890年來到美洲,第一批在紐約中央公園釋放的椋鳥數量共有60隻,隔年又放生40隻,目前北美洲已有2億隻歐洲椋鳥。這是美國馴化協會(American Acclimatization Society)的計畫物種之一,基於文化與經濟的考量,協會會員致力將舊大陸的動植物引入新大陸。1877年就任協會主席的德國移民席費林(Eugene Schieffelin)十分推崇莎士比亞,希望能將所有莎劇中出現的鳥類都引入美洲。


麥高恩指出,大部分的嘗試都失敗了,這些歐洲訪客無法在美洲順利繁衍,但有些物種則擴張得非常成功,「家雀與椋鳥就是很好的例子。」


椋鳥是少數在美洲未受法律保護的鳥類。2012年,美國農業部撲殺了150萬隻椋鳥,但對於抑制整體數量並沒有太大幫助。麥高恩認為,雖然外來的椋鳥不太受到歡迎,「但牠們是很酷的鳥。」奧地利音樂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也曾擁有一隻椋鳥,並據稱在其死亡時舉辦了盛大的葬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