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多年前預測,中國的崛起將導致美中之間的衝突。他在近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再次針對美中對立的未來發展做出預測。
德國之聲: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展現力量的手段越來越激進。短期內,中國會與美國正面交鋒嗎?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從中國的角度看,如今最好不要與美國有任何嚴峻交鋒。中國20年後將能更好地與美國對抗。但有兩個因素正促使中國。其一,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隨著實力增強,在外交政策上幾乎不可能不變的更具侵略性。
這就是中國的現況。許多人會指責習近平,但我認為這與他的個性或利益沒有太大關聯。他所接手的中國比90年代時更為強大。與之前幾任領導人相比,他可以更耀武揚威。
第二個因素是中國的鄰國以及美國的反制。美國在2011年開始亞太再平衡策略,從而在地區內遏制中國。這造成了一種螺旋機制:美國及其亞洲盟國正在反制中國,而中國正作出回應。
剛剛提到亞太「再平衡」,美國究竟有多認真執行?許多東南亞國家認為他們孤立無援。
毫無疑問,當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2011年宣布亞太再平衡時,美國剛開始思考制衡中國。在歐巴馬的任期內,美國沒有太多作為。但自從川普成為美國總統後,美國毋庸置疑在推行雄心勃勃的遏制政策,而且絕不止遏制這麼簡單。美國試圖打壓中國經濟,瞄準中國的科技業。關鍵之處在於,美國不容忍平起平坐的競爭者。
一些人認為美國無法阻止中國成為區域霸權。或許40年後中國的實力能與美國匹敵,屆時便無法再阻止中國坐大成為地區霸主。但我懷疑這是否會是最終結果。有理由相信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裡能遏制中國。
在國際政治中,盟國與聯盟起著重要作用。你怎麼解讀亞洲在這方面的情況?
仔細觀察中國的鄰國,多數都會與美國結盟對抗中國,組成一個平衡的聯盟。屆時肯定會出現兩個聯盟結構,就像在冷戰時期那般:一邊是北約,另一邊是華沙公約組織。
巴基斯坦、北韓、柬埔寨、寮國-或許還會有緬甸,很可能會站在中國這一方。日本、印度、新加坡和越南則將與美國結盟。
今年七月,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稱美中對立是「冷戰1.5」。你怎麼看這樣的歷史類比?
從最基本的層面看,美中目前的情況與冷戰有相似之處。都是有一個國家意圖支配世界的一個地區。美國主導西半球,而如今中國毫無疑問有意支配亞洲。從這方面看來,確實存在相似之處。
不過也存在根本上的差異。首先,最初的冷戰發生在第二次大戰後,而且圍繞著德國問題。但亞洲並沒有這樣的情況。中國已經很久未曾打仗,地理位置也根本不同。美中潛在衝突的關鍵點是南海、東海和台灣。在冷戰時期,衝突或潛在衝突點在於中歐。這是一個重要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