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瑜觀點:台灣現況的偶然或必然?

2017-08-08 06:40

? 人氣

問題是,正當中共氣勢暢旺之時,為何沒有一舉殲滅蔣介石集團?讓中華民國偏安台灣至今?主要是韓戰救了台灣。一九五O年,中共本可軍事征服台灣,徹底消滅中華民國,但因為年初金日成試圖說服史達林和毛澤東默許他入侵南韓,史達林一開始駁回,但到四月卻突然改變主意,同意金日成在中國成功占領台灣之前就先入侵南韓。毛澤東或許是盤算只有贏得史達林的信任,才可以獲得蘇聯的軍事援助攻打台灣。不論毛的動機如何,這一誤判,由於韓戰,毛澤東永遠失去征服台灣的機會了。美國介入韓戰,加上派遣第七艦隊航向台灣海峽,防止中共進攻台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九五O年代初,中共執行反美親蘇「一面倒」的外交路線,這個毛澤東在事後承認錯誤的外交路線導致了「兩個中國」長期共存。韓戰爆發之前,杜魯門政府向毛澤東發出種種訊息,表示美國願意放棄中華民國這個盟友。如果一九五O年夏天,毛澤東向莫斯科和平壤的共產黨夥伴堅持要先征服台灣,台灣可能早就像海南島一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份了。但接著一九五四年,毛澤東引發台海危機,卻適得其反的造成台美簽屬「共同防禦條約」,美台軍事同盟,讓中華民國在台灣,獲得了堅實的安全與外交基礎。(第一章)

如果說韓戰救了台灣,那麼尼克森為了解決越戰和抑制蘇聯擴張,不得不積極謀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關係,於是出賣了台灣。除了第二章〈蔣介石接受「雙重代表權」〉中多有描述,第三章〈尼克森認知「一個中國」〉中更進一步說明中美秘密外交的過程。

美國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問中國,會見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AP)
美國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問中國,會見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AP)

蔡英文應力推「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互相接納

後面兩章介紹蔣經國時代以及李登輝時代,大家或許比較熟悉了,我就不多敘述,比較有意思的是蔣經國時代《台灣關係法》的制定過程,還有李登輝時代是否有所謂的「九二共識」,一九九六台海危機的發生與結束,以及李登輝所提出的「兩國論」。經國時代加速民主化和本土化,使得中華民國在外交險境下,實力更加穩固。所謂的經國路線,核心有三:一、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提倡「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互相接納。二、反對「一國兩制」,堅持反共不反中。三、堅持親美的外交路線。

一九八七年夏天,蔣經國說「我來了台灣四十年,我也是台灣人。」這句話除了感性,其實是有其深遠的政治意義的。而李登輝說:「中華民國從一九一二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沒有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他還說:「在卸任前提出國家定位後,以後不管是誰做總統,都會很好做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