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7日,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去世,享年87歲。科爾擔任德國總理先後16年,1982年到1990年是西德總理,1990年到1998年是德國統一後的第一位總理。科爾在上世紀90年代促成東西德的統一,被認為是戰後歐洲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其實,東德人民推倒共產黨的一黨專政,追求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才是兩德統一的真正動力。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後,美、蘇、英、法對德國進行了長達4年的分區軍事占領,由於西方陣營和蘇聯始終未能就德國政治秩序重建的問題達成一致意見,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占領的西占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同年10月7日,蘇聯占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當時,如何定位彼此關係,兩德之間存在巨大分歧。
1949年頒布實施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的序言規定:「全體德國人民應當在自由意志下實現德國的統一和自由」。二戰後長期執政的西德艾德諾政府將兩德統一作為執政的重要任務,並於1949年成立「全德事務部」。在處理兩德關係的問題上,艾德諾政府一直奉行德國就是聯邦德國,聯邦德國政府是國際上唯一代表德國的合法政府,民主德國政府是非法的事實政權,任何國家若承認民主德國,則聯邦德國將與之斷絕外交關係。此外,聯邦德國政府主動承擔全部的戰爭賠償責任,以彰顯自身的唯一代表性。
作為聯邦德國最大反對黨的社會民主黨一直主張應以中立態度對待民主德國,並將兩德和解做為該黨的奮鬥目標。1969年10月,勃蘭特代表社民黨出任聯邦德國總理,提出著名的「新東方政策」,為了實現歐洲的和平,聯邦德國應努力與蘇聯及包括民主德國在內的東歐各國實現關係正常化。不過,勃蘭特又表示,「聯邦德國政府不會對民主德國進行國際法上的外交承認,即使兩德是一個德國下的兩個國家,彼此之間也不是外國,二者的關係應是一種特殊的關係」。顯然,勃蘭特主張以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定位兩德關係。對於聯邦德國的新東方政策,民主德國的態度非常積極。
儘管在兩德關係的定位上存在巨大的認知分歧,勃蘭特和民主德國總理斯托夫仍然於1970年3月19日進行了歷史性的會面。勃蘭特明確提出,願意與民主德國政府締結和平條約,不過條約應兼具國際法與國內法的特徵,而斯托夫的回應是:「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之間形成平等的國際法關係……民主德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不是,而且永遠不會是聯邦德國的一部分……你們所謂的內部德國關係無非是你們已經失敗的『唯一代表德國』政策的另一翻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