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社會文本》的編輯群則說他們相信這篇文章是「是專業科學家熱切尋求後現代哲學認同他的範疇的建設。」索卡認為重點在於:期刊出版論文非基於該文的正確或合理與否,卻基於作者的頭銜。
一言以蔽之,索卡狂笑說,我在唬爛(mumbo jumbo),卻被你們膜拜。我把你們這些人文學者騙倒!
索卡已經是一個知名物理學者,卻也成為一個全球知名的評論家、哲學家、文化學者。這個事件還沒了,尤其是在社會學、傳播學、語言學,甚至數學與物理方面的學術期刊,仍然在討論這個議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等許多知名媒體也常在講這個事件。
索卡的聲名大噪!他服務的紐約大學物理系,他曾經就讀的哈佛大學與普林斯敦大學,當然被錦上添花了!接下來,讓我告訴大家一個台灣學者的學術惡作劇。
台灣學者的惡作劇
條列在SSCI的國際期刊《應用經濟學》在2012年刊登兩位台灣學者的一篇論文,標題〈金融風暴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論文資訊如下:Chiang and Yang (2012) “A bibliometric study of financial risk literature: a historic approach”, Applied Economics, 44(2), 2827-2839,下載資網址是:http://dx.doi.org/10.1080/00036846.2011.566208
這篇文章的第10個表格(Table 10,如圖2所示)列出16位的金融風暴文獻(financial risk literature)量產學者。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表格時,我異常惶恐、汗顏!為何自詡是財金研究專家的我,對這16位的當代金融風暴專家都不認識?
活到老、學到老,我不能與時代脫節,就依照Chiang and Yang (2012)文章描述的下載資料庫過程,去挖出Table 10第一位作者的鉅著。第一位作者Munoz的確發表十篇符合搜尋條件的論文,我將其中一篇的標題與作者資訊放置在圖3。圖3論文的作者共有六位,其中的五位(Munoz, E, Chalfin, D., Goldstein, J, Margolis, I.B., Wise, L.)就是列在Table 10的金融風暴文獻作者(financial risk literature authors)。
這十篇醫學期刊論文的標題都包含金融風暴或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這個詞,在這十篇醫學論文都列名的Munoz與Wise,就成為Table 10最高量產的二位「金融風暴」專家,其次是列名在八篇的Goldstein,在其次是列名七篇的St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