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學殤——我國大學校長文化之死

2017-04-26 07:10

? 人氣

台灣的大學校長在零思想的台灣學術環境中,隨波逐流,見異思遷,不但不是台大所能潛移默化,甚至台大自己也像無頭蒼蠅。圖為台大前校長楊泮池。(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的大學校長在零思想的台灣學術環境中,隨波逐流,見異思遷,不但不是台大所能潛移默化,甚至台大自己也像無頭蒼蠅。圖為台大前校長楊泮池。(資料照,陳明仁攝)

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宣布不續任,成為近35年來台大任期最短的校長。短命、短視、短利、短線的文化,已然普遍進入我國大學的膏肓。楊校長之後躍躍欲試的競爭者,摩拳擦掌,以台大的龍頭地位,無論是誰出線,都肩負著台灣高等教育的使命,及挽救台大聲譽的任務。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台灣的大學校長在零思想的台灣學術環境中,隨波逐流,見異思遷,不但不是台大所能潛移默化,甚至台大自己也像無頭蒼蠅。爭取擔任大學的校長,幾乎等於思想自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能到幾個大學各自進行一日學術行政遊,就能體會什麼叫做六神無主——上午說要集中力量拔尖,下午覺得不能忽視平衡發展;上午說要爭取各種評鑑排名,下午覺得不能迷戀評鑑;上午說要培養年輕學者,下午覺得不能浪費在年輕學者培養上;上午說要集中投資國際化,下午覺得自己根本缺乏國際化競爭力;上午說要提高院系自主自治,下午覺得不能聽任院系為所欲為;上午說鼓勵各單位自行募款,下午覺得學校的名聲不能隨便出借........

20170423-台灣大學臨時校務會議。(盧逸峰攝)
如果能到幾個大學各自進行一日學術行政遊,就能會什麼叫做六神無主。圖為台灣大學臨時校務會議。(資料照,盧逸峰攝)

大學校長不知道大學應該幹嘛?能幹嘛?這些固然沒有標準答案,可是校長們連自己的答案都沒有,或即使那些自以為有答案的校長,並不反省自己上午的答案跟下午的答案常常不一樣。因為,大學校長一方面要應付教育部與學校內部派系角力與既得利益,二方面要迎合各種外來的評鑑,三方面要兌現自己在任職前所提出的聽似宏偉的承諾,遑論內外接踵而來的是非關說。所以,校長們總是對於校內同仁不能配合這個,不能配合那個,易怒無助,若稍有斬獲,又浪漫忘形。

校長中,上焉者憑一己之力對反抗勢力進行抵制,與同仁對幹起來,似乎剛愎自用;下焉者拉幫結派,合縱連橫,斯文掃地,整個教職員生態鬥得無比浮躁。這就迫使校長仰賴自己的團隊,安排自己的委員。每一個決策都要爭搶到最後一秒鐘,於是執行的時間遭到極度壓縮,造成學術研究這種需要醞釀、激盪、反思的事業,往往在幾天之內就要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文件,而且各種事件失去準則,不能預期。兵荒馬亂、兵疲馬困成為系所辦公室的常態。

國立大學上上下下天天都在開各種委員會,開會的決議看起來煞有介事,但下次開會前已經有人破壞,蕩然無存,等再開會,凡是都可能重新來過。以至於所謂委員會,無非就是健忘會。這個跟私校的董事長或董事長夫人專擅權勢、喜怒無常相比,在結果上差不多。有時候校長顯得獨裁專制,破壞大學自主精神,無所不在地介入系所的人事聘用,有時候校長又顯得極度無能,聽任學校制度遭到教師或學生踐踏。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