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兩個地方,同時發生了兩件事情。
一件在臺灣之南,台南,一早9點30分,反南鐵東移案長榮新城第二場公聽會。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樁因建設案而起的土地爭議案。
同樣也是一早9點30分,另一件在台南之南,恒春半島,為保護被劃入自辦市地重劃區的百年竹塹提報文化景觀而辦的初勘審查記者會,這也是一樁因建設案而起的土地爭議案。
其實,七年前的這一天還有過一件事,絕望的大埔農民朱馮敏,在這一天仰藥身亡,還是因建設案而起的土地爭議有關……
悲劇何其多。同是臺灣人,相煎何太急。
不要讓一對年輕夫妻帶著繈褓小兒獨自守護台灣歷史文理
當恒春竹塹危機,開發商一再強拆,看到張洧齊的抗拆求助視頻,看到他抱著剛滿七個月的孩子站在怪手下面,不禁悲從中來。
亮亮在恒春、那個四季恒常如春的地方孕育,在那個詩情畫意的古厝裡降生,在竹塹風雨聲中成長,本是一種福份——當然,這一切必須有一個假設的前提:如果,沒有強拆的話。
事實是:張洧齊抗拆已經進入第三年。亮亮在父母抗拆風雨飄搖的日子裡孕育出生成長,見證了一次又一次強拆。
我覺得,我們虧欠了這個孩子。
張洧齊張雅琳夫婦是成年人。命運讓強拆來敲門,他們是可以選擇的,可以選擇成為「沉默的大多數」「無奈的大多數」「順從的大多數」,但他們選擇了抗拆,不管這條路再苦再難,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他們必當承受。
但是亮亮——這個自出生之日就被置於怪手威脅之下的孩子——他沒得選。
其實,我們也沒得選。
不是因為我熟悉這一家被迫抗拆的人,不是因為我在亮亮剛滿月的時候就抱過他有感情,我才難過、才覺得虧欠了這個孩子。
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會會長陳致曉在轉發恒春竹塹張洧齊抗拆求助視頻時留言:「不要讓一對年輕夫妻帶著繈褓小兒獨自守護台灣歷史文理」。但是事實是,當強拆一來再來,在怪手前面肉身抵擋的,只有這對小夫妻和繈褓小兒——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虧欠這個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虧欠了他。虧欠亮亮,也虧欠所有的臺灣孩子。不管是參與抗拆的我們,還是貌似理性公正客觀的政府,還是一次又一次兵臨城下的開發商。
區區蠅頭利,何苦苦相逼
看8月3日的照片,亮亮在媽媽的懷裡參加了這次抗爭 。
為了這次的記者會,洧齊雅琳夫婦做了大量準備,五十多個公益團體連署,多位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媒體記者專程前來。文史專家蕭文傑先生也準備了豐富翔實的資料,準備系統論述竹塹作為歷史建築、作為文化景觀的價值所在。屏東縣蔣月惠議員準備了生動的行動劇,講述竹塹的歷史和它面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