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學費補習班」殷鑑不遠!企業上億資金供大學設學院 教團直搖頭

2020-10-14 08:10

? 人氣

重點領域產業劃分有疑慮 高教工會:恐讓資源分配問題惡化

對於所謂重點領域產業,林柏儀也表達疑慮,表示如半導體等產業,過去在大學已長期投入許多資源,不論招生員額分配,或學校內資源的使用都是如此;高教資源集中應用科學已是既定事實,主要問題是資源分配不均,且大學公共性不斷流失,如此發展,恐怕只讓既有的資源分配問題更惡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於招生、人事鬆綁,林柏儀擔憂,過去是會唸書的人,有機會接收較好教育資源,這些人才培養以後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但未來假若學費去管制後,可能是付得起高學費的人,才可以唸某種高階學院,會對公平性會造成衝擊。

20190416-高教工會16日舉行「教師法修法爭議重重,呼籲暫緩修法」記者會,圖為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蔡親傑攝)
對於高教招生、人事鬆綁,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擔憂,恐會對公平性產生影響。(資料照,蔡親傑攝)

林柏儀並指出,假若未來可由企業資金挹注,政府也有藉口減少提供給高等教育的資源,過去台灣在經濟剛起飛的年代,確實需要企業捐助教育,但如今經濟發展已經成長,高教應該走向公共化模式。

范雲:為何現有模式無法培育需要人才?

民進黨立委范雲表示,目前教育部的規劃,首先造成一校兩制問題,如原本的台大電機碩士生,那半導體學院的碩士有何不同?這是否造成校內不必要的比較?另外,她也擔憂,透過外加名額增加研究所人才,但一個世代有高科技專長的人只有一定比例,最後自然也會排擠原來其他系所的生源。

范雲認為,以知識與經濟與產業合作的方向來說,可分為3種路線,一種是研發R&D合作,由企業端提出問題,讓大學團隊進行研究,類似科技部及各大學既有合作模式;第二是訂單式的人才培育;第三種就是透過技轉進行商業化。目前教育部草案方向偏向第2種,但由於目前大學在人才培育的控管上較嚴格,因此需要進行鬆綁,教育部必須說明清楚,為何既有的模式,無法培育需要的人才?

20201012-立委范雲出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蔡親傑攝)
立委范雲擔憂,若增加研究所人才,恐會排擠原來其他系所的生源。(資料照,蔡親傑攝)

范雲呼籲,產業人才培育的重點,是政府、大學、業界都能平等參與,但目前此方案政府角色完全消失,會形成學校單獨面對企業,在學校有資金需求的情況下,確實可能向企業傾斜,目前台灣公私立大學,面對財團捐助時已經相對弱勢,往往沒有太多談判籌碼,而讓企業掌握決策權,這些既有生態的問題,在大學自主下教育部已經難以介入,她擔憂如此政策方向,恐怕會讓大學被企業帶著走。

范雲也舉例,比利時於1984年成立的IMEC(校際微電子中心,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是由政府、大學、企業、工會各派代表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董事長由政府主管機關提名,副董事長則由大學提名,以此組織做為研究平台,並跟大學建立合作關係、發展雙聯學位,這是可以參考的案例之一,教育部出發點是好的,但最嚴重問題便是政府角色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