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動蕩」的國際局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廣東深圳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
習近平14日上午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紀念大會並發表講話。四十年前,中國通過設立深圳等四個城市試辦經濟特區,真正開啟了經濟改革的序幕,如今,在中美關係緊張、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存在諸多隱患的情況下,從習近平在深圳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國日後經濟發展規劃的一些信號。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習近平稱。他表示,通過這次大會,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動員整個國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努力。
「動蕩」下全面擴大對外開放
中國今年面臨著異常嚴峻的國際形勢。年初的新冠疫情及其後的外交風波使得因貿易戰已經緊張的中美關係降至新的低點,而外界對中國政府最初應對疫情不力的質疑與指責給中國的國際形象也帶來重創。此外,新疆、香港等人權問題也讓多個西方大國的對華立場變得強硬。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及對外貿易等受到嚴重挑戰。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與科技創新的第一線,深圳受衝擊明顯,在美國政府針對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中,華為、中興、騰訊三家公司總部設在深圳。
在14日的慶祝大會上,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高科技重點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被美國極限打壓」,對此他們進行了「積極穩妥應對」。
習近平承認,經濟特區發展「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他表示,當今世界處在「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
他提出,經濟特區未來需要全面擴大開放。「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歡迎世界各國更多地參與中國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發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新格局。」
中國國務院參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向彭博社表示,此次習近平南下是發出「他想要繼續改革開放的重大信號」,「是更加開放的一個象徵」。
自力更生與深化改革
這是習近平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第三次視察廣東,與前兩次相比,習近平在這次行程中多次強調「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是毛澤東時代中國常見的一句口號,當時面臨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的封鎖,毛澤東希望中國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實現突破。如今習近平重提這句口號,是中國險峻外部環境的又一標誌。
習近平在14日講話時稱,目前中國改革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與艱鉅程度不亞於40年前,為此,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
他再次提到,中國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要堅持供給側改革,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靠國內市場,供給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在此之前,他還在此次前往潮州時視察一家電子元件製造企業,並在當時強調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他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習近平這次南下同時還給深圳帶來了開放更多自主權的機會。11日,在習近平抵達深圳前,北京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在重點領域改革上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給予深圳更大自主權,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
文件中稱,深圳將打造市場化、法制化的國際化經商環境,進一步完善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放寬前沿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准入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及科技創新方面的制度建設。同時深圳還將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加大制度性開放力度,擴大金融業、航運業等領域對外開放。
在14日的講話中,習近平還提到要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國獨立時政評論人吳強認為,從習近平的講話來看,未來的特區建設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改革開放」。「特區的模式是40年前的,」他對BBC中文表示。「這種模式本身就意味著不是全面改革開放,意味著無意把特區擴展到全國,無意把改革開放經驗變成一個制度性全國推廣的模式。」
「越是強調特區,其實是越意味著在特區之外絶大多數地方要實行嚴格封閉的集權式管理,深圳批量授權自主權的方式意味著其他地方很難獲得這樣的(空間),」吳強稱。
吳強指出,未來深圳等經濟特區還面臨一個難以解決的挑戰。「深圳作為一個特區,現在它已經不再是資本導向,而是技術導向。而中國現在面臨技術封鎖,這何以能夠成立?」
視察海軍陸戰隊
在此次廣東視察行程中,習近平還前往近年新成立的海軍陸戰隊視察。
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13日前往海軍陸戰隊時強調,需要他們「保持高度戒備狀態」,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海軍陸戰隊是兩棲精銳作戰力量,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方面肩負著重要職責」,「要努力鍛造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應全域運用的精兵勁旅」,習近平在視察時還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