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方面,川普利用推特(Twitter)發表粗魯言論,以及撤出美軍等衝動性言論,使美國與盟友疏遠,也讓許多國家政府對美國承諾的信用產生懷疑。他把商業交易談判的風格帶到外交溝通上,並且堅信自己有說服他人的魅力,卻導致他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等獨裁者顯得過於熱情。
他在貿易與外交方面一樣追求「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為了符合國家利益而蔑視國際公約、做出近代任何美國總統都不會拍板的決策──放棄伊朗核協議和《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殺死伊朗軍方最戰功彪炳的將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並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徹底激怒穆斯林世界。不過2020年在川普政府居中斡旋下,阿拉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有重大突破。
川普還是第一位強迫中國為打破全球規範付出代價的美國總統。在打擊中共與「封閉市場、不公平補貼、盜取智產權」方面,川普下重手孤立華為,並與印度、越南、日本、南韓和台灣等亞洲國家建立更牢固的戰略關係。不過WSJ表示,川普理應在貿易方面也建立類似的反中聯盟關係,而不是拉抬關稅、大打中美貿易戰,現在即使是拜登(Joe Biden)上任,也無法使美中關係恢復到歐巴馬執政時的狀態。
執政混亂,徒送敵人刀子
WSJ指出,川普混亂的統治給他的敵人送了很多次刀子,「他過於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聯邦調查局的局長柯密(James Comey)……他常常行事魯莽,樹立不必要的敵人。他不是造成美國政治分歧的唯一原因,但他確實造成了政治分歧。他任內有4名白宮幕僚長,4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他經常浪費好人才,導致他們離開。」
川普還時常提出虛假、不切實際的主張,這在美國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時特別明顯,他習慣於摻和爭執以及過分樂觀地聲稱「病毒快消失了」,這導致他失去民眾的信任與支持,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體當中。
川普的勝負取決於他自己
WSJ認為,川普的執政風格在第二任期不會改變,他不按牌理出牌、政治局外人的路線,在2016年對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時起了作用,現在公眾看待他的心態已經不同,美國人希望政府面對疫情保持冷靜的現實主義,川普卻沒有發現,而且他今年競選的主軸又回到同一個劇本,繼續堅稱自己是對抗典型政治人物的政治局外人。
「川普導致這場選舉成為支持現任總統與否的全民公投,而不是川普與拜登之間擇一的競選」,WSJ表示,川普若想連任,應該聚焦於民主黨在經濟和文化上越來越激進與左派的政策,激起保守派選民的危機意識,共和黨在參議院的選情也可能取決於川普的表現。
WSJ在社論文章最後表示:「如果川普輸了,讓共和黨失去參議院多數,原因不會是共和黨人變弱,或競選操盤無能,更不會是因為帶有黨派偏見的新聞。拜登和民主黨人也無法使川普成為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第四位連任失利的總統,只有川普自己才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