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一個多月,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正式簽署、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接著宣布正式啟動301調查。塵封多年的301之劍,再次出鞘,中美貿易爭端似乎又有白熱化跡象。不過,對所有擔心爆發貿易大戰的人而言,川普最終選擇用301條款對付中國,倒反是讓人較安心的選擇。
川普一直認為在全球自由貿易往來中,美國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具體的證據就是美國貿易逆差居高不下;至於貿易逆差的原因,到底是美國人「太愛消費」,還是全球產業分工佈局的產物,或甚至是否這就是美元作為全球準備貨幣,難以逃脫的宿命,則不在其研究探究之列。每年對美國有3500億美元左右順差的中國,當然毫無懸念的成為「首席戰犯」。
不過,就任至今,川普政府說的遠比作的多:當初揚言要對中國產品課45%高稅率,結果當然未作;說上任馬上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名單公布後亦非如此;打算課邊境稅,也因有其它太方多「未能掌握與未知因素」決定擱置。會有此結果有多種因素,有些是因總統職權不及於此,有些是利弊難料,可能傷敵10分自傷7分;當然,最是現實的因素則是實力原則;中國不是可讓美國予取予求的小國,對中國祭出非常軌性、過份激烈的手段,引發的貿易報復與對全球貿易的牽連過廣,無人敢輕啟爭端。
最後,川普政府找到一個「非毀滅性」的傳統武器,而且其損害可控,「可收可放」,那就是301條款;此為美國已使用數十年、近年則塵封未用的「傳統經貿武器」,其法源來自1974年的《美國貿易法》,主要是針對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及未提供公平的市場准入的國家進行貿易報復。美國過去數十年,早已用過301條款對付過許多國家─包括其親密盟邦西歐國家、後院的拉美國家、及追隨其不遺餘力的小老弟台灣。這次拿301對付中國,顯得不突兀,針對性大大的降低。
更重要的是301條款有一段長時間的調查,調查完後又有談判洽商的緩和空間。因為依照規定與過去運作方式,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會先對中國智財保護情況作調查,調查出來後,即使顯示中國的智財保護差、嚴重侵害美國的利益,也不會立即走到貿易報復,美國政府會與中國諮商,要求強化智財保護、修改法令等。整個過程其實提供許多緩衝與談判的空間、時點。台灣過去20多年來,大部份時間都是301條款的名單上國家,但從未受到貿易報復,最後都是以談判、讓步解決。
而美國政府要的其實就是這個:保持壓力、向中國「多要點東西」─從純經貿的進口更多美國產品、對美國企業更開放,到國際外交、地緣政治的需求,如協助處理北韓問題;之前4月川習會後雙方決定以「百日計劃」解決兩國經貿爭端,美國很快收到一份「早收清單」,不過之後進入談判「深水區」後就不是那麼順利,兼之北韓問題無解,川普責怪北京未盡力協助解決,此時301再度出鞘,以此作為加大壓力的籌碼,就不讓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