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第9次高峰會將於9月3日到5日在廈門舉行,台灣媒體的關注相當有限,殊不知,這個會議具有牽動國際地緣政治的巨大能量,很可能就此改變世界運作的格局。
就世界外交史來看,金磚國家是一個很奇異的組合,源於偶然,卻發展出具體而豐沛的合作關係,這需要何其龐大的想像力和執行力!中國在金磚砌建、鞏固、深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這樣的想像力與執行力,實質上也標誌著中國未來在國際政治、經貿、文化發展等各個面向的動能,同時彰顯出有異於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化面向。
2001年,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標示4個主要新興市場做為投資方向的建議: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國名縮略組合成BRIC,與英文的磚塊Brick同音。這4個國家各據世界一隅,量體大,人口多,經濟潛力無窮,「金磚」之名不脛而走。BRIC原乃金融集團虛擬的名銜,卻是因緣際會,逐漸坐實。2006年,4國外長首度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聚會,往後成為慣例。2009年,在俄羅斯首度舉辦國家領導人的高峰會。2010年底,南非(South Africa)加入,BRIC變成BRICS,金磚合作機制擴展到非洲,地緣政治的組合更趨完備。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估算,金磚五國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數的42.58%,在世界經濟總量中占22.53%,全球的經濟增長有50%是來自金磚國家的貢獻。值得關注的是,從2006年金磚組合成形,到2016年的數據,10年當中,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從12%上升到近23%,對外投資比重從7%成長到12%,貿易總額比重則從11%上升的16%。在世界金融危機陰霾罩頂,全球普遍衰退的背景之下,這分布於亞、歐、美、非四大洲的金磚組合還能夠有這樣的表現,夠亮眼,夠豪氣。
2011年,中國輪值金磚第3次高峰會地主國,五國領導人在海南島三亞市會面,會後共同發表了《三亞宣言》,金磚國家從經濟合作的領域擴展到國家安全與防恐的戰略合作、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聯合國代表權更新、國際關係民主化等面向,此外,在糧食、能源、貧窮、氣候變遷等重大議題也都有了共同的承諾。
與此同時,五國簽署了「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在此基礎之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於2015年正式開業,總部設在上海。中國另外提議設立「應急儲備基金」,作為新興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緊急救助機制。這樣的制度設計,西方國家認為是針對美國所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而來,挑戰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在既定國際金融建制,也是「去美元化」的一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