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金磚國開發銀行 中國的全面「去美國化」

2014-07-20 10:20

? 人氣

金磚五國宣布成立金磚國銀行,對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制將帶來重大挑戰。圖為7月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國高峰會各國元首。(美聯社)

金磚五國宣布成立金磚國銀行,對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制將帶來重大挑戰。圖為7月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國高峰會各國元首。(美聯社)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在國際上引起廣泛的矚目,因為這是金磚峰會由握手、喝咖啡、閒聊,進階到有一個正式有權利、影響力機構的階段,也是中國的「去美國化」的新成果,更是直接對現有全球財金機構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挑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金磚4國原來只是2001年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提出,作為一個投資標的與概念的名詞,但現在已經遠遠超越這個原始意義。2009年6月,金磚4國在俄羅斯舉行首屆峰會。金磚4國開始形成一個「政治俱樂部」或「聯盟」,這是他們把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轉換為更大的地緣政治及經濟影響力的重要一步,而針對的對象當然就是老美的無所不在的影響力。

當時,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就說,這次峰會為所有與會國家提供一個機會,可以通過「建立逐漸多極化的世界秩序」,來超越一個「勉強維持的單極體制」。這個「單極體制」,當然指的就是老美主導的全球政經秩序。他還說要建立一個「不受政治問題、動機、及特定國家操縱的全新的金融體制」,這個除了指老美外,也是指老美控制的世銀與IMF。

金磚國家(中國在2010年把南非拉進這個俱樂部,因而成為金磚5國)占全球人口的4成。經濟上占全球GDP的2成,對全球成長的貢獻超過5成,這個實力是夠了。但他們在世銀與IMF這2個主要的全球性金融機構中,所擁有的權力遠遠低於此份額,金磚國相加擁有的投票權還不如美國一個國家,美國擁有的「否決權」仍牢牢掌控這些單位。金磚國的峰會只有形式意義,就如一隻空有華麗壯碩外表、卻無牙亦無爪的老虎,發揮不了太多影響力。

但金磚國開發銀行成立後就不一樣了,這是他們的牙與爪子;透過它的經濟援助、貸款、紓困等功能,金磚國可以把許多新興國家納入勢力範圍、擴張其政治、外交、經濟的影響力。

金磚國開發銀行的資本額為1000億美元,這是用來支持金磚國家與其它新興國家的基礎建設需求,這部份的功能與世銀相同;同時它也有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安排,用來提供流動性、幫助紓困,這又是傳統上屬於IMF的功能。因此,金磚國開發銀行是同時對世銀與IMF發動攻擊與挑戰。

悲哀的是,幾乎可以預想,金磚國開發銀行擊倒世銀與IMF的機會相當高。

世銀的貸款與IMF的紓困援助,幾乎無一例外的附帶極多的「其它條件」─即所謂的「結構性調整計劃」。例如接受援助國的公營企業民營化、政府財政平衡、加強財政透明度、放鬆產業管制、解除外國投資限制、取消價格控制與補貼…..,甚至包括對政治的民主政體與人權狀況的要求。這一套是以老美為首的歐美先進國家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思維理念,被稱為「華盛頓共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