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屆金馬獎今晚舉行頒獎典禮,並頒發終身成就獎予侯孝賢。侯孝賢上台領獎時,全場起身鼓掌數分鐘,並由與他合作超過30年的李屏賓、杜篤之、廖慶松共同頒獎,侯導秉持一路以來對電影的堅持說出,「感動別人要先感動自己」。
是枝裕和:我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侯孝賢其中一位兒子
金馬獎今晚舉行頒獎,並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擔任終身成就獎引言人。是枝表示,他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侯孝賢其中一位兒子,全世界應該有許多人跟他一樣,被侯導的笑容與作品激勵,「我今天謹代表他的徒子徒孫站在這裡,我不打算獨佔這份喜悅,希望今天在場及不在場的人,都一起分享喜悅。」
終身成就獎由李屏賓、杜篤之、廖慶松3位與侯孝賢合作超過30年的資深電影人,帶領林強、陳明章、陳懷恩、蔡振南、陳淑芳等曾與侯導合作的「福祿壽家族」,一同為侯導頒獎;李屏賓笑稱,他們都與侯孝賢合作30幾年,相加超過百年,大家都是侯導的孩子,而侯孝賢上台領獎時,全場嘉賓也起身鼓掌長達數分鐘。
侯孝賢致詞表示,沒有這些幕後人員他拍不了電影,不管劇本、攝影,所有的環節都很棒,做任何事他們都很清楚,就這樣長年以來合作,對電影的情感與堅持,讓他們整個人生記在上面,他並也高呼,「感動別人要先感動自己。」
侯孝賢於1947年生於中國廣東,而後舉家於1948年來到台灣,落腳於高雄鳳山,在高雄度過青年時期,就讀省立鳳山中學(現國立鳳山高中),當兵時因為休假都在看電影的緣故,而在畢業後報考國立藝專電影科(現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並於1973年正式踏入電影圈。
他從場記做起,最初是擔任導演李行《心有千千結》的場記,並於1975年在導演賴成英的《桃花女鬥周公》開始擔任編劇,同時兼任副導演,而後在1981年交出首部執導電影《就是溜溜的她》。
1970年代後的國片已經陷入公式化,從愛國電影到三廳式,逐漸使得觀眾感到貧乏,此時楊德昌、萬仁、曾壯翔等海外學成歸國的新生代導演,開始把鏡頭瞄準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在《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2部電影陸續獲得票房成功後,正式開啟台灣新電影的風潮。
侯孝賢也是當中要角,他在《小畢的故事》擔任副導演與編劇,同年又與曾壯祥、萬仁合拍《兒子的大玩偶》,以作家黃春明小說為基底,獲得廣大迴響後,不但讓台新電影站穩腳步,也讓侯孝賢確立與作家合作的模式,往後與包含朱天文、吳念真等人也多有在侯導作品裡揮灑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