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2001年8月拜登也率團走訪兩岸,包括與時任總統的陳水扁會面,重申《台灣關係法》的內容,並且警告台灣如果單方面宣佈獨立,美國將不會保護台灣。同年9月,拜登又針對小布希的對台軍售計畫表示反對,認為此舉可能導致東亞的軍備競賽。雖然拜登對台灣的軍事支援較為保守(或者說堅持「戰略模糊」立場),梁柔伊認為在今日兩岸軍力快速失衡、解放軍日益對台挑釁的情況下,即便是拜登上台也不會中止美台之間的軍售與軍事合作。
多邊主義外交,有利台灣重返國際舞台
至於美台之間的官員互訪,梁柔伊認為川普政府已經啓動的美台經貿對話,已為拜登政府留下了鞏固雙邊貿易關係和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由於拜登強調在國際事務上採取多邊合作,並且打算重回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將更有機會確保台灣在各種國際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並且為台灣進行遊說,或者對北京的敵台行徑仗義反擊。
梁柔伊認為,隨著美台利益的趨同以及對中國的持續施壓,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在拜登上台後仍可望持續深化。尤其白宮向來缺少一個能夠理解美中台三方關係的領導人,拜登在此時擔任美國總統,加上國會兩黨議員對台灣的普遍支持,美國新政府的台灣政策有機會朝向更好的方向演變。梁柔伊的樂觀期待並非特例, 在小布希任內擔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包道格(Douglas Paal)也認為,拜登與即將出任國務卿的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會繼續持續支持台灣民主與經濟。
波頓:拜登不敢對中國太軟
至於拜登是否會延續川普的對台政策?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日前接受《產經新聞》專訪時,曾談到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是否會轉為軟化。波頓指出,其實這次要是川普贏得連任,他可能會為了談判大型貿易協議,改善與中國之間的關係。至於拜登雖可能本能地回歸歐巴馬時期的亞太政策,但因國際社會現在對中國的態度不若以往,要是拜登真的採取軟弱的對中路線,勢必會受到嚴厲的批判。
《紐約時報》則認為,拜登可能會沿用類似川普的對台政策,不過即便有來自國會的壓力,但他可能不會像川普那樣好鬥。《紐時》也指出,現在的拜登對待中國已不像他在參議院時期那樣保守。儘管拜登在競選時鮮少提及台灣,但他也主張「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強硬手段」,甚至在談及香港等議題時將習近平稱為「惡棍」(thug)。
葛來儀:拜登不會刻意讓台灣成為衝突點
在日前布魯金斯學會的美台政策研討會上,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資深兩岸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也表示美台關係如今非常牢固,而且雙方的價值與利益日益趨同,雙方都十分擔憂中國的野心。對於台灣極其受限的國際空間,葛來儀則建議拜登應該在國際舞台上強化對於台灣的尊重,包括支持恢復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地位。
葛來儀也對《紐時》表示,如果中國持續對台灣施加軍事與經濟壓力,拜登就必須表明,他不會坐視中國欺凌台灣。不過葛來儀認為,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恐怕不會像川普時代那樣具有對抗性,「我不認為拜登想用台灣來撩撥習近平,讓他因此顯得軟弱」,「美國新政府不會刻意讓台灣成為一個衝突點」。
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李察‧布希(Richard Bush)則表示,關注台灣問題的人士應該多給拜登政府一些空間,因為拜登上台後的施政重點將優先擺在國內。布希認為,拜登既是《台灣關係法》的支持者,他的外交團隊也非常重視民主價值,外界應該對拜登的對台政策保持耐心。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前顧問、目前在新美國安全中心擔任研究員的塞耶茲(Eric Sayers)則說,美國國會對台灣的關注可說前所未見,他期待拜登政府能夠與台灣達成貿易協定,將台灣提升為全球公衛合作的典範,並將中國列入國家戰略的優先關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