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到底需不需要M1坦克?台灣如何應用M1坦克?

2020-11-30 05:40

? 人氣

美方宣布軍售台灣M1A2T坦克,作者分析台灣到底需不需要這些軍售武器。圖為在M1A2T戰車來台後可能被汰換的M60A3戰車。(資料照,蘇仲泓攝)

美方宣布軍售台灣M1A2T坦克,作者分析台灣到底需不需要這些軍售武器。圖為在M1A2T戰車來台後可能被汰換的M60A3戰車。(資料照,蘇仲泓攝)

前言

去年7月美國務院宣布批准四項對台軍售,其中包括108輛M1A2T以及相關後勤支援車輛,而首批M1A2T預計將於2022至2023年抵台。此M1戰車採購案受各界不少關注,其中除每次軍購都會引起討論的「錢」的問題外,也有部分聲浪質疑坦克在台灣的實用性,認為台灣環境不適合坦克作戰,我國買M1實屬浪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0710-美國國務院9日宣布批准兩項對台軍售,其中包含人攜式刺針飛彈,其具備機動、單兵可操作的特點,更能提高戰場存活率。(取自The U.S. Army@flickr)
美國國務院去年7月9日宣布批准兩項對台軍售,其中包含人攜式刺針飛彈,其具備機動、單兵可操作的特點,更能提高戰場存活率。(取自The U.S. Army@flickr)

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本文便來探討台灣到底需不需要這些M1坦克。

國軍過時的裝甲部隊

綜觀國軍現役兩款主戰坦克-M60A3 TTS及CM-11勇虎,兩型戰車有超過900輛現役,雖數量可觀,然而其已服役超過二十年之久,後勤妥善率堪憂,且服役期間未有重大升級或性能提升計畫,其無論在火力(105公厘主炮)或是防護力(均質裝甲)方面皆輸解放軍主力99A、96B等戰車一大截,因此國軍勢必須有新一代主戰坦克以應付解放軍陸上威脅。

而此次採購的M1A2坦克是美軍現役主力戰車,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在內的各大戰爭都能看到其身影,M1豐富的實戰經驗及堅強戰力在此則不多加贅述。國軍早在2000年就有向美採購M1戰車的打算,期間採購計畫一波三折,如今終於盼到新一代M1戰車的引進,無非是件喜事,然而隨之浮現的相關問題也值得探討,這些問題包括:M1如何打城鎮戰?為何不用輪型戰車取代坦克?M1會不會是空中攻擊的活靶?以及M1 對上解放軍坦克誰比較強?針對這些問題以下筆者將一一分析。

M1如何打城鎮戰?

這個問題已是老生常談,很多人認為台灣眾多城鎮城市,不適合坦克作戰。然而事實上,坦克在城鎮戰中仍有一定必要性及實用性存在。

城鎮戰中掩護及死角多,步兵能輕易埋伏於建築物中,並伺機伏擊敵裝甲部隊,造成重大威脅,這也是為何坦克在城鎮戰講求步戰偕同的原因:讓步兵先於裝甲部隊前進入城鎮偵蒐掃蕩,遇敵時坦克則能發揚其強大的直射火力,使用主炮或附載的各式機槍掩護步兵攻擊敵人。如此由步兵為坦克確保作戰死角安全,而坦克則為步兵提供後盾及火力掩護,達成最佳互補效果。

不可否認,坦克在城鎮戰或各類狹窄地形作戰時容易遭受肩射火箭與反戰車飛彈等戰防武器的攻擊,對此最為有效的應對戰術即是步戰偕同,具備豐富現代裝甲作戰經驗的以色列及美國都有如此結論。而除了以步戰偕同戰術來保護坦克外,當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為主戰坦克研製了城鎮戰套件:加裝各類光電偵蒐設備及附加裝甲、爆炸反應裝甲等,以提升城鎮近戰能力。對於未來M1的引進,國軍也應考慮採購相關城鎮戰套件。

除城鎮戰套件外,另外一種有效的防禦方式為主動防禦系統。主動防禦系統類似軍艦上的近迫防禦系統(CIWS),其使用彈藥直接攻擊攔截來襲飛彈與火箭彈。以色列是主動防禦系統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之一,其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Trophy APS)曾攔下俄製9M133短號反戰車飛彈及RPG-29火箭,而美國目前也正研製主動防禦系統至M1坦克上,未來如國軍要對M1A2T進行性能提升,主動防禦系統將是不可或缺的設備。

為何不用輪型戰車取代坦克?

不對稱作戰是台灣防衛構想的核心,因此近年持續有聲浪認為台灣應能使用輪型戰車來代替主戰坦克,一來其成本較主戰坦克低,二來輪型戰車有不亞於坦克的火力,也有更好的機動性,更適合台灣作戰環境,而國造雲豹裝甲車搭配105公厘主炮而成的輪型戰車就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然而輪型戰車的防禦能力與坦克相差甚遠,以城鎮戰而言,反裝甲火箭及反戰車飛彈等戰防武器便能輕易摧毀輪式戰車,甚至一些大口徑機槍或大口徑機砲以近距離射擊都有能力擊穿輪式戰車側面甚至正面裝甲,其生存性可想而知。再者,試想今天在城鎮戰中,有一輛擁有強大火力及防護力的坦克掩護你,跟一輛輪型戰車掩護你,何者能讓你更放心,提升士氣?答案顯而易見。

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在抵禦完敵人攻勢後,我方必定也要發動反擊奪回主動權驅逐並殲滅敵人,而坦克的主要功用就在於能擔任攻勢作戰的茅頭,利用坦克的三大優勢「火力、機動、防護」來突破敵人防禦網,再伴隨其他裝甲車、步兵單位等滲透掃蕩敵部隊。而如果用缺乏防護力的輪式戰車來代替主戰坦克,哪怕是對上僅裝備機炮的輕裝甲載具,都會對輪型戰車造成重大威脅,況且輪型戰車的支援能力也不及主戰坦克,因此以輪型戰車取代主戰坦克的想法並不實際。兩者的關係與其說是取代,不如說互補搭配,由輪式戰車輔助主戰坦克形成高低配,擅用各自優勢以創造最大效益。

M1會不會是空中攻擊的活標靶?

常見對坦克的質疑包括,當台海戰爭演變為大規模陸戰時,標誌著我方制空、制海權皆失,我部隊喪失作戰主動權,投降之日不遠矣,屆時M1出動作戰無疑為地面鐵棺材。上述論點皆有理,然而如果都以此標準來進行作戰想定的話,那我們乾脆陸戰都不要打,等解放軍登陸後就直接投降罷了?無可否認,笨重的坦克在面對空中威脅的確相當脆弱,這也是為何我國迫切需要提升野戰防空的能力的原因,用機動防空武器為前線部隊張開野戰防空網,與之共進退,保護部隊戰力。

然而,儘管我國有優秀的區域防空能力,在野戰防空方面卻相當缺乏,筆者亦曾撰寫專文探討此問題,詳細請見:「台灣防空能力很強?那是我們忘了野戰防空」。也因此,我國部署M1戰車的同時,亦需提升相對應野戰防空的能力,配合相關戰術運用規劃,讓M1發揮最大效用。

M1 對上解放軍坦克誰比較強?

這或許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問題,買了新武器總會想跟對手的同級武器作比較。單就陸軍官網公布M1A2及解放軍主力99A的帳面數值來看,M1A2複合裝甲抗穿甲能力達850mm,而99A的基本裝甲則為700mm,如兩車正面互射,M1A2存活機會較大,穿甲方面M1A2與99A則分別為850mm及780mm,M1A2也略勝一籌。

不過由於坦克登陸需仰賴大型運輸載具及大型港口,一但真有解放軍主戰坦克登陸,屆時恐怕已是戰爭尾聲,因此台海如發生戰事,第一波登陸的會是兩棲突擊戰車及方便運輸的輕戰車,M1A2與99A上演坦克大決戰戲碼的機會較低,其真正可能要對抗的應是這類輕型戰甲車。

雖說M1A2面對兩棲突擊戰車與輕型戰車甲車有著顯著優勢,與99A亦可相抗,然而戰爭並非西部牛仔能一對一公平對決,真實影響作戰的因素太多,如後勤支援、部隊實戰經驗、車輛工藝品質、車組人員訓練、戰術運用規劃等等,任一因素的不足都會使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因此除了更新軍備外,我們也需提升相關訓練、人員素質、後勤補給、部隊士氣等,否則就如紀律廢弛的沙烏地阿拉伯軍隊一樣,坐擁世界一流軍備卻在實戰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結語

總結以上對M1戰車在台灣運用的種種分析,可知M1對國軍戰力實有一定程度提升,然而前提是能配合適當的戰術運用,步戰偕同、野戰防空等多兵種聯合作戰尤其重要。這些論點不僅僅適用於M1戰車,包括國軍原有的M60A3及CM-11亦是相同概念。

M1由於過往豐富的實戰經驗與表現,使其擁有「陸戰之王」的美稱,然而台灣與M1曾作戰過的戰場環境大相逕庭,這對M1而言將會是新的挑戰。此外,也並非買了M1我們就能高枕無憂,後續改進及性能提升亦相當重要,包括先前提及的城市戰套件、主動防禦系統都是重要裝備。也由於此次採購的M1戰車數量僅有108輛,未來M60A3和部分CM-11勢必仍要承擔一定戰備任務,因此,此兩款戰車也須進行現代化性能提升與延壽工作。

真實戰場詭譎多變、變幻莫測,作戰時包括天氣環境、人力素質、裝備保養、後勤補給,甚至是幸運程度都至關重要,唯有平時加強部隊訓練,擬定多兵種聯合作戰想定,並與時俱進規劃M1相關戰術運用,當是最務實之道,也才能讓M1發揮強大戰力。

*作者為軍事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